「走塑」新里程/􀎠走塑􀎡文化逐步形成 市民盼餐具更好用

  左圖:有部分餐廳仍然提供堂食塑膠餐具。右圖:大公報記者在市面觀察,有店舖仍提供發泡膠餐盒。\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左圖:有部分餐廳仍然提供堂食塑膠餐具。右圖:大公報記者在市面觀察,有店舖仍提供發泡膠餐盒。\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昨日是俗稱「走塑」的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新法例適應期完結後首日,大公報記者在市面觀察,大部分餐廳及外賣店已轉用紙匙羹、環保塑膠等餐具,但仍有茶餐廳使用膠飲管,有店舖提供發泡膠餐盒。有市民表示已逐漸習慣用紙質餐具,但仍希望餐具質素再改善。

  環境保護署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並沒有發現嚴重違規情況;適應期完結後仍會以宣傳教育為主,輔以適度執法。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社會「走塑」文化已經初步建立,業界若有違規,須在10日內糾正,否則將被執法。\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文) 何嘉駿、鄧浩朗(視頻)

  大公報記者於昨日午市時段走訪深水埗一帶,有店舖門擺放部分發泡膠餐盒,提供外帶食物。有茶餐廳的凍飲提供黑色塑膠飲管,店內牆上則張貼「隨身環保飲管」宣傳海報。

  部分店舖仍提供膠餐盒

  店舖負責人蘇小姐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並非特意違規,現在只剩很少量約40多個發泡膠盒,大約一日內用完就沒有了,「今日都有顧客問過,為何仍提供發泡膠餐盒,我們都很誠實講,只是不希望剩下的少量存貨浪費,若顧客要求合規的餐盒,我們一定會提供。」

  深水埗區一間兩餸飯外賣店的店員曾小姐說,該店一個月前已改用環保塑膠餐盒、紙匙羹,整體成本貴了一、兩成,但現時大環境不好,暫時不考慮漲價。

  茶餐廳外賣顧客劉先生表示,半年來已逐漸習慣使用紙匙羹,認為紙質始終不及塑膠的硬度好,有時不方便使用,「還是希望未來的替代品質素好些,家中還有些以前買外賣剩下的膠餐具,會在家中繼續用。」

  在晚市時段,大公報記者在香港仔的餐廳見到,店家已改用聚乳酸可降解飲管代替紙飲管,餐廳老闆表示,價錢跟紙吸管的相若,但硬度優勝很多。記者試用後,感覺硬度跟膠飲管差不多,可以用來「篤檸檬」。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社會「走塑」文化已經初步建立,在餐飲、物管、酒店業已見政策成果。對不合規的商戶,當局會採取執法行動,但強調政策原意不是要懲罰商戶,亦同意改變文化需要較長時間,因此環保署已表明,容許負責人在10個工作天內改善,若情況持續才會處以罰款。至於第二階段「走塑」實施時間,他稱需考慮市場是否有足夠代替品,以及價格是可以負擔的。

  議員倡初期寬鬆執法

  環保署表示,適應期過後,市面所見有關的商戶基本上都已遵行法例要求,該署沒發現嚴重違規情況。該署感謝業界積極配合,令有關法例成功落實,也令「走塑、走即棄」文化在香港逐漸建立。該署強調,「走塑」的政策和法規不是旨在懲罰,而是要改變市民和業界的行為。政府理解改變的過程需要相當長時間,行為模式的改變亦需要時間才能扎根。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向《大公報》表示,希望政府做更多宣傳,令業界清楚適應期已經結束,並希望執法初期能夠相對寬鬆;在餐具替代品方面,他希望有更多供應商供貨,控制成本,並逐步改善替代品質素,讓大家更習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