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散為器/「該說不說」\馮愛枝
源自東北地區的方言「該說不說」,今年成為了流行語,在近日的中國電視金鷹獎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就用到了它:「我們這個麥克風是自動的,該說不說,它也降得太低了。」顯然,此處「該說不說」只是一個過渡詞,通過引出麥克風放置太低,主持人對自己的身高進行調侃,活躍氣氛。
雖然有些猶豫但還是說了,即是「該說不說」。它經常出現在話語開頭:當某人原本想保持沉默,但最終還是決定開口,可能會用「該說不說」來作為開場白;或者在表達觀點建議時,如果說話人有些猶豫,也可能會用「該說不說」來緩和語氣。
說話人使用「該說不說」,能給聽者暗示自己是在坦言、坦誠相告,表明自己要說的話是交心的。但是成為流行語之後,就容易濫用:「該說不說,你的衣品真不錯」「該說不說,你是我見過最好的老闆」……後面本來要引出瑕疵、不周到之處進行批判,現在卻常被接上花式溜鬚拍馬的恭維之辭,這樣的表達一點也不真誠,聽起來反而如那句「我要批評幾句,作為領導您還這樣廢寢忘食,太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了」一樣,容易讓人作嘔。
除了「該說不說」,還有類似的常用詞「不情之請」「難言之言」。晚清報人王韜在他的小說集《淞濱瑣話》寫:「僕有不情之請:君囊中琴,欲仍歸舊主;倘許割愛,不吝重酬。」可看出,當有些請求不好說出口,用「有不情之請」作為前綴,目的是客套地表示出自己難開口的請求。現在有一些對別人很有益處的請求也用這個詞,比如「我有一個不情之請,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之類,實在屬於誤用。
「難言之言」亦是如此,不少人隨便就稱有「難言之言」,說出來,發現分明只是稀鬆平常之語。每次聽到這樣的人要說自己的「難言之言」,真想不留情面地馬上回覆他:既然難言,請還是別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