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 里/生育率下降的爭議\葉 歌
一九六○年,美國平均每個婦女生三點六個孩子,到了二○二三年人均只生一點六二個孩子,還沒達到相關部門計算的人均二點一個才能替代死亡率的生育率。一九七○年代美國只有十分之一的女性不生育,現在七分之一的女人不生育。不過,美國人口仍在增長。生育率下降並不意味着人口立即停止增長,嬰兒潮一代的子孫繼續繁衍,移民人數也每年增加。這些因素都削弱了美國本土生育率下降的影響。
但美國生育率下降一直是個爭議性話題,二○二四總統大選的到來更為此增加了熱度。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萬斯對「無兒無女的愛貓女士」的詆毀就帶來了軒然大波。當代美國女性,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女性,為什麼不願意生育或對此猶豫不決呢?她們談到經濟負擔重,社會支援不足,及氣候變異、災難重重的未來,對能否做好母親缺乏信心。這些都是理性分析的答案,更深層的原因則是美國文化發生巨變,女人並非只能通過生兒育女實現自身價值,生育也不再被賦予和從前一樣的意義了。
有社會學家發現小部分美國女人放棄事業,把生兒育女放在第一位,且生育了五個以上的孩子。她們一般都是虔誠的宗教信徒,不管是猶太教,摩門教,還是天主教。她們都說從生育中發現了生命的意義,彷彿履行了上帝的使命,觸摸到了無邊無盡的神性。她們還說,上帝給人的三大禮物是健康,財富和兒女,哪種都不會嫌多。
但在日益世俗化、多元化的美國社會,哪怕男政客叫囂女人不生是自私自利,也只是螳臂當車,無法抵禦社會發展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