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人與事/詩人小屋(下)\何佳霖
萍姐是我鄰居,她原來是在沙田,後搬過來的,一家五口,丈夫早已離異。他們過來的時候,孩子都沒有長大。現在,兩個兒子都結婚並有了孫子,萍姐堅持種菜,請菲傭帶小孩,成本更低。女兒嫁人了就在市內住,星期天回來和娘家人一起吃飯。每個禮拜六,他們家就特別熱鬧。後來我覺察,生活在新界的人,說話聲音都特別大,他們喜歡吃飯的時候,喊着說話,喝酒了聲音更高昂,因為空間大,不會擔心隔壁有意見。每一家前後都有花園,只是都比較簡陋。平時十幾個親戚朋友來聚會,不擔心地方小。大家喜歡BBQ,就是提前買點肉食來做燒烤,不用到食肆檔那裏,在院子裏就可以自己動手。隔壁三四家經常一起串門吃飯,但也形成了一個共識,AA制,誰都沒有經濟負擔和人情負擔。大家買了多少食物,幾個人一起吃,除一下人頭,平均一個人一兩百元。遠近鄰居之間友情就這麼培養起來的。
特別是在一些節日大家會聚在一起吃大盆菜,人多都是用一次性碗筷,幾十個人一塊吃,一人拿一碗,把菜盛到碗裏就走開,愛跟誰聊跟誰聊,邊吃邊聊。吃飽了就散。盆菜文化成了新界居民或村民的經常性聚會。
這裏的人喜歡養狗或貓,即使自己不養,也有很多愛心人士經常定時來餵食一些流浪貓。你會看到來餵食的人們多是一些帥哥美女。他們風雨無阻,無所圖謀。生活在這裏的人自然會被他們的義工精神所感染,把這些流浪貓看作是這個地方的一分子,不會驅趕也不會打罵,自然形成一種和諧氛圍。有時候我很羨慕這些貓,覺得牠們的待遇也是前世修來的。
與天光甫相連的還有好多個小村莊,如河上鄉、燕崗村等七八個村落,沒有圍牆,共享遼闊的田園風光,村與村相通,為了走捷徑,小道或田埂都是通向彼此家門的小路。「詩人小屋」隔壁是一位鋼琴老師,以前以教鋼琴為生,現在做工地工程師。每天總有悠揚的琴聲從他的小屋飄出來。鳥兒是他的知己,一群一群地繞着他的屋頂飛來飛去。他是基督徒,為找到這樣一個居住地方而常常感恩。生活在這裏的人,慢慢熟絡起來,碰面也會主動寒暄幾句。他們個個是生活的高手,上下班都騎着單車,看着他們在狹小的小道上飛馳而過,後面還跟着他們自己養的幾隻唐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