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思考/新能源巴士技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譚兆棟
根據香港運輸署資料,截至2024年4月底,香港已登記的電動專營巴士(包括氫燃料電池車)只有90輛,而截至今年6月本港的註冊車輛數量達807975輛,電動專營巴士數量的佔比不到1%,可見電動巴士和氫能巴士在香港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
毋庸置疑的是,發展新能源車輛和綠色公共交通是大勢所趨,亦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兩種技術各具優點,同時於香港應用仍存在不少挑戰。發展公交新技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電動車的最大優點是環保,營運成本不高且節能。以電動雙層巴士為例,相比傳統燃油巴士,能顯著減少廢氣排放,有助改善路面空氣質素和降低噪音污染。雖然電動巴士技術正不斷進步,但香港的電動車市場仍未算十分成熟,仍面對電池續航能力低、充電時間較長及廢棄電池回收處理等技術挑戰。
首先,香港電力成本不低,碳排放也相對較高,香港現時約三分之二的碳排放源自發電,而香港仍以煤作為發電燃料組合之一,令電動巴士對減碳總體大打折扣。
有些人認為電動巴士效率比氫能燃料電池效率更高,其實是誤解。能源效益應從最早源頭到末端整體去看。在末端應用電池比氫燃料電池效益高,但源頭的燃煤或天然氣發電卻存在大量效率流失。新式天然氣發電機組效率為50%至60%左右,而舊式的燃煤發電機組效率僅為30至40%左右。所以從源頭到末端電動巴士,電動巴士與氫能巴士對能源使用總效率其實相差不遠。
此外,香港巴士的營運環境非常獨特,因地勢關係,大部分巴士路線都需要行經陡峭的斜坡,而且載客量大,需要提供強力空調系統才可滿足乘客要求,以上因素俱要求電動巴士有更高功率。電動巴士充電可能需要數小時,對比氫能巴士十來分鐘的加氣時間要長。若要建立足夠的充電設施來支援電動巴士及其他電動汽車的日常運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城市規劃,尤其是上游的電網擴充。
第三,電動巴士一般採用鋰電池,其壽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換,電池的回收處理也是一個亟待妥善解決的環保議題。近年電動車電池出現過熱着火的情況也引起大眾關注。今年8月,美國發生了一宗涉及Tesla Semi電動貨車的事故,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最近發布的初步報告顯示,當時耗用了多達5萬加侖的水經過長達15小時才能撲滅,並且還需要飛機空投阻燃劑,安全存在隱憂。
除了電能,氫能也是未來新能源發展趨勢,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有助減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氫能汽車具有零排放、高效能、長續航能力、低噪音等優點,適合需要高電力功率及高續航能力的重型汽車,如巴士、重型卡車、冷藏車、環衞車等。儘管香港氫能巴士正處於技術開發和建設基礎設施的階段,但未來發展潛力可期,加上綠色航運帶動,將來氫能船隻也是大勢所趨,氫能技術可於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應用。
綜上所述,香港引入新能源汽車,是邁向綠色交通的重要一步,雖然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戰,但長遠來看,其環保和節能的優勢將有助於推動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氫能聯盟創會榮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