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平型關大捷 毛主席特意提到大公報祝捷電
1937年9月18日,正是「九一八事變」六周年之際,《大公報》漢口版正式創刊。這是大公報抗戰期間「六遷其館」的第三站。這一天的報紙上,大公報罕見地刊登了「雙社評」,題目分別是《本報在漢出版的聲明》、《九一八紀念日論抗戰前途》。
前者向讀者交代了創辦漢口版的理由,隨着1937年的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後平津淪陷、上海戰起,《大公報》津版停刊,滬版岌岌可危,「義不受辱」的大公報決定開闢新陣地,「要盡可能搜集戰地確訊,並加以正當的批評觀察。要盡可能集中全國各界權威的救國高見,同時我們自己要對於外交、政治、經濟等不斷的貢獻意見,以求裨益於全國持久抗戰的前途。」
後一篇則號召全體軍民同仇敵愾,抗戰到底。文章充分肯定了共產黨八路軍的抗戰熱情:「新編第八路的朱德彭德懷各軍長的部隊,也完全在同一的精神與信念之下,為祖國效死。」
而就在這個九一八前夕,剛剛由工農紅軍改組而成的八路軍,在1937年9月15日東渡黃河進入山西,進抵抗日前沿。9月25日,林彪率八路軍115師,在山西平型關重創日軍精銳的「阪垣師團」,打破了其不可戰勝的神話。全國各地向八路軍致敬、慰問的電報、信函多如雪片。1937年10月1日,毛澤東致電在南京的博古、葉劍英,向他們通報平型關大捷的相關情況時特別提到:「我們捷報發至全國,連日各省祝捷電甚多,其中有蔣介石、楊虎臣(城)、馬鴻逵、范長江、龍雲、孫蔚如,上海大公報、上海職業救國會……」將大公報列在了社會團體的第一位。
而追根溯源,八路軍在1937年9月東進抗日,正是源自1935年9月哈達鋪作出的「到陝北去」的歷史性決策。在哈達鋪的決策中,大公報所載的有關陝西、山西的詳細報道發揮不可替代特殊作用,成為大公報「筆錄歷史,文章報國」的真實寫照與不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