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園/如此「香港品牌」\蓬 山
年年中秋節,月餅都是新聞主角。今年同樣如是。但想不到的是,香港竟然無辜「躺槍」。一款名叫「香港美誠」的月餅品牌,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先是由多家頭部電商主播集中帶貨,銷售額飆升;而後被曝出除了商標是在香港註冊外,與香港幾乎沒有任何關係,銷售額一落千丈。
僅從名稱來看,該月餅就未免有「碰瓷」、「山寨」之嫌。面對大眾質疑,生產商振振有詞:「沒有哪一條法律規定香港品牌不能在內地生產。」如此的回答,是不難想到的。網民並不意外,也並不買賬。可以說,生產商當初在香港註冊商標時,就已預備了遲早需要這樣來應付。
一個不在香港生產、在香港沒有門店、港人聞所未聞的月餅,竟以「香港品牌」為噱頭,在內地吆喝叫賣。要說沒有投機取巧、「割韭菜」之心,恐怕沒人相信。
多年來,香港品牌,意味着過硬的品控、完善的管理、精美的設計,這是贏得內地消費者信賴的原因所在。固然,很多港企都將生產基地放在內地,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這是很正常的做法,然而都離不開香港在研發、設計、營銷、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撐,並且這些產品在香港本地也都擁有相當的美譽度。
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公司則不然,全套人馬都是內地土生土長,只特意在香港註冊個商標來做招攬。一些外地酒廠在貴州茅台鎮註冊間空殼公司就打出「茅台」旗號,或是某些傢具廠在意大利註冊個商標然後標榜國際品牌,實則都是同一伎倆。
如此魚目混珠,在商業道德上令人不齒,從法律上說,刻意放大「香港品牌」,甚至標榜是「傳統品牌」,而隱瞞全部產銷都在內地的真實情況,已對消費者造成誤導,涉嫌虛假宣傳。誠信是商業之本,既不「誠」,也不「美」,是走不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