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領航 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

  圖:2024年9月1日,天津一中教師在課堂上寄語學生,迎接新學期的到來。\新華社
  圖:2024年9月1日,天津一中教師在課堂上寄語學生,迎接新學期的到來。\新華社

  新華社9月8日發表題為《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教育事業發展紀實》的文章。文章表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基礎在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在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風好揚帆,奮楫爭先。新時代教育事業在改革發展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教育大國闊步邁向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高瞻遠矚 謀篇布局──「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

  秋高氣爽的時節,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校區)的學子們又迎來充滿希望的新學期。學校展廳裏,一張張老照片向學生們展示着百年前的珍貴瞬間:山河破碎,一師的教育工作者依舊堅持「三育並重」「身心並完」的辦學理念,讓學生們參加體育鍛煉、義務勞動、野外演習、社會實踐,全面發展、救國圖存。

  2024年3月,綿綿春雨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考察調研,一席話語重心長:「在我們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當時一批愛國者就覺得中國要強大就要辦教育。」「現在,世界又處於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當代青年學子正當其時。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有責任共同把教育辦好、把學生培養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培養一批批棟樑之材。」

  歲月奔湧,山河巨變,中華民族重教尚學的傳統綿延不絕,中國共產黨人尊師重教的情懷一脈相承。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坐飛機、乘火車、轉汽車,長途跋涉來到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山路蜿蜒、坡急溝深。輾轉3個多小時抵達大山深處,習近平總書記首先就走進中益鄉小學。在操場上同大家交談,關心詢問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走進師生食堂,仔細察看餐廳、後廚,了解貧困學生餐費補貼和食品安全衞生情況……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要保證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習近平總書記語重情深。深切的關懷背後,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事業的深邃思考。

  縱觀人類歷史,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強國,教育始終是強國興起的關鍵因素。

  着眼復興偉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

  把握國際大勢,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

  「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

  思想精闢深邃,情懷深厚綿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學回答了一系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闡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方向、道路、方針、原則等根本性戰略性問題,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教育發展規律、人才培養規律的認識,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綱舉目張 步履鏗鏘──「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贏得教育才能贏得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教育戰線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着眼鑄魂育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022年4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2020級碩士生王曈曈興奮地發現一位新「同桌」──習近平總書記。

  仔細傾聽每一名師生的發言,還側過身看看「同桌」的筆記,習近平總書記參與進熱烈的討論中,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鬥志」。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關重要。着眼健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機制,我國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高校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格局逐步拓展。

  既關心上好課,也關心誰來上課。「『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大先生」……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的殷切期待,賦予新時代人民教師崇高的使命。

  聚焦戰略屬性,以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對全面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深入實施「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加強前沿科學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設,建立以重大任務實施為核心的協同攻關機制,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有機融合跑出「加速度」……錨定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教育驅動科技進步、培養創新人才的使命擔當充分彰顯。

  突出民生福祉,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對教育改革發展的獲得感幸福感──

  五育並舉,彰顯着新時代中國教育以人為本的鮮明底色。促均衡,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覆蓋全民;破頑疾,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教育功利化傾向得到進一步扭轉;護公平,各地積極推進高考綜合改革,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拓路徑,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正加速實現……

  今日之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擁有各級各類學校49.83萬所,有2.91億學歷教育在校生,專任教師1891.8萬,每年向經濟社會主戰場輸送1100萬名大學生。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

  改革創新 征途如虹──「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

  強國必先強教。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建設教育強國,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

  四川南充,嘉陵江畔,之江小學種植園裏的茄子、番茄、辣椒旁圍滿勞動的小朋友,五育並舉的種子萌芽在孩子們的心田。2024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之江小學的同學們回信,寄語大家「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爭做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善立德樹人機制,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將健康成長、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後繼有人。

  建設教育強國,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

  當今時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教育成為聯接三者的紐帶和途徑。聚焦解決「卡脖子」問題,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針對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動態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發展,教育綜合改革穩步向縱深挺進,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日漸提升,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匯聚一切人才要素和科教資源。

  建設教育強國,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教育「量」的問題向「質」的矛盾轉化,人民群眾的需求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莊嚴承諾。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健全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機制……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必將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久久為功,一定能早日實現教育強國目標,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