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

  陳婉嫻 工聯會會務顧問

  奧運熱潮席捲香港,很多市民都非常投入,追星放閃的訊息在社交媒體不斷收到。在這過程中,見到三個問題(或差別),還望下屆必須作出改善!

  第一個差別,是香港運動員跟內地運動員的差別。先不論規模,但同樣是奧運金牌,香港運動員的慶祝選擇在周三人人上班欠缺氣氛的日子舉行,還要以開篷巴士走高速公路讓運動員「食風」。負責籌辦為香港奧運代表團舉行巴士巡遊等歡迎儀式,被不少市民質疑為什麼就這般草草了事的安排呢?這跟歡迎內地運動員的差別似乎很大。

  第二個差別,是奧運會跟殘奧的差別。同樣是代表香港,同樣下過苦功,但連香港運動員的比賽,在主流媒體也沒有直播,筆者甚有意見!這個差別,同樣帶來失望。

  第三個差別,是內地運動員的獎勵。以往內地運動員來港,都會得到香港商界的支持和贊助。今屆運動員來港後,商界明顯「手軟」,選擇默默支持的比較多。反觀中國隊在澳門,帶着十間企業捐贈的1,600萬元獎勵滿載而歸,深明好客之道。

  今屆奧運曲終人散,我們還有四年時間,為下屆奧運作好準備,將差別減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