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新學年識新朋友 互助共創好未來
眨下眼暑假結束,新學年又到。對不少學生來說,從悠遊愜意的長假期,突然回到極具規律校園生活會產生不少壓力,特別是對升讀小一、中一或備考公開試的學生尤其如此,前者對即將迎來新同學和新環境感到既好奇又緊張,後者則主要擔心學業追不上進度而有患得患失心理,無形中會感到非常不安和焦慮,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只要敞開心扉,與朋友、老師和家長多些溝通,這些負面情緒很快就會消失。
新學年伊始,學生不能再睡到自然醒,一大早就要再面對繁忙時段交通擠塞以及入學可能碰到的各種挑戰,心情難免會有起伏,專家稱此現象為「開學症候群」。運輸署非常貼心,已提醒各主要公共運輸營辦商提供充足服務,尤其要檢視學校鄰近交通和運輸安排,提供足夠服務。但最主要的是家長要提示子女提早出門,預留足夠時間熟習交通路線和班次,以防萬一。
新世代學生自我要求高,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去年11月至今年4月訪問逾1,600名中學生,最多人不滿學業,其次是外貌體形,而且學生愈常自我批評,愈容易受情緒困擾。過往的研究和經驗亦顯示,對於升小、升中和轉校的學生來說,要認識新同學、新老師會衍生各種無形壓力。顯然,不論是對「開學症候群」、自我要求過高、自我形象困擾或需要融入新環境的學生來說,家校的及時關懷和溝通,給予情感支持和鼓勵十分重要。
今個新學年有個新特色,全港約有3.9萬名與家人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學童插班進入各校,有更多的學生將結識來自不同地域和生活背景的朋友,這個過程有時難免會帶來壓力,卻往往是成長的催化劑。這時候,學校和家長的支持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可以通過開設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設立伴談和語言輔導等計劃,舉辦各種多元文化的活動,讓插班生與本地學生共同參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增進彼此了解和友誼,從實踐中增強交際能力,豐富視野。同時,家長也應鼓勵子女持開放和包容態度,積極接觸多元文化,幫助新朋友融入本地文化和跟上學習進度,一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