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歐盟「三巨頭」訪華的節奏\馬浩亮

  1月、4月、7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歐盟「三巨頭」(EU big three)領導人,依次在三個季度首月訪華,形成了梯次銜接。國家主席習近平則在5月份出訪歐洲,中歐之間保持了緊密互動。

  法國、德國、意大利都屬歐盟最初的6個創始成員國之列。在英國「脫歐」之後,三國位列歐盟經濟總量最大、人口最多的前三甲,是引領歐洲前進方向的主要力量。三國領導人訪華,都將強化對華經濟合作、平衡貿易關係、對接新一輪開放作為重心。這種「用腳投票」,也充分表明,中國是機遇而非威脅。

  梅洛尼是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之後第一個訪華的西方大國首腦。三中全會宣示了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將有序擴大商品、服務、資本、勞務等市場的對外開放,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如習近平主席所言,這「為同意大利等各國擴大合作帶來新的機遇」。

  同時也應看到,中歐合作也存在一些雜音。本月初,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徵臨時反補貼稅。這種保護主義的行為,在歐盟內部也存在極大分歧。相較於德國的反對態度,意大利基本與歐盟委員會步調一致。中國與歐盟主要大國加強接觸,尤其是發揮元首外交的牽引作用,是破解癥結的重要方式。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梅洛尼時強調,唯有堅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才會帶來共贏發展。而梅洛尼也表示,意方反對「脫鈎斷鏈」和保護主義,願深化兩國經貿投資、電動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這為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問題創造了良性條件。

  自上台以來,梅洛尼政府推進的是一種相對務實的「等距離外交」路線,在安全和經濟、美國與中國之間保持平衡。總體而言,這契合中國倡導的「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主張。梅洛尼這次再度表示,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作用不可替代。面對美國大選的高度不確定性,中國與歐洲加強合作,對於維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改善全球治理秩序,具有更突出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