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熱」連環爆6個案 專家籲避免接觸雀鳥
城市中成群野鴿造成衞生問題、健康隱患,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傳染病直擊》公布,在六月中至七月中,錄得6宗鸚鵡熱個案,涉及深水埗、九龍城、葵青、北角、沙田及觀塘居民,患者均有長期病患,但未有養雀鳥或接觸鳥類或鳥糞歷史。部分個案出現呼吸衰竭,需要重症監護。患者均未有養雀鳥或接觸鳥類或鳥糞,衞生署調查發現部分患者居所附近有鴿子出沒。截至本月24日,本港今年共錄得12宗鸚鵡熱個案,接近去年全年的14宗。\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在今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衞生防護中心錄得的6宗鸚鵡熱個案。首宗為一名73歲的退休老翁,他在6月2日出現咳嗽及呼吸短促等病徵,8日後因病情惡化入住公院,後因呼吸衰竭而要插喉,一度需入住ICU。他潛伏期曾到澳門及珠海,但表示沒有接觸過接觸鳥類或鳥糞。衞生署調查發現其深水埗居所附近有鴿子出沒。
第2宗個案是居於九龍城的72歲老婦,她本身在灣仔做兼職家務員,6月16日開始發病,翌日已入院,亦因呼吸衰竭要插喉;其後化驗證其氣管分泌物對鸚鵡熱衣原體DNA呈陽性。調查報告指她家裏沒有飼養任何鳥類,也不記得有過其他可能的鳥類或鳥類糞便接觸過,其家庭接觸者沒有徵狀。
有患者曾徒手接觸鳥糞
第3宗為居於葵青區的73歲老翁,他在6月19日有病徵,同日入院,其痰液對鸚鵡熱衣原體DNA呈陽性。調查發現,他雖然未有接觸雀鳥,但曾在深水埗公園看見過成群的鴿子,且他每日都會到公園閒逛。
第4宗個案為居住在北角的一名70歲老翁,他6月15日已開始有發燒等症狀,翌日入院已要插喉,且要入住ICU;其氣管分泌物亦對鸚鵡熱衣原體DNA呈陽性。他在潛伏期間前往泰國,但否認與鳥類接觸過,家中亦未養任何鳥類。
第5宗個案涉居於沙田的75歲退休老翁,他在6月13日開始發燒及咳嗽,18日採集的痰液經檢測呈鸚鵡熱衣原體DNA陽性。他曾在沙田一個公園內見到成群的鶴,而他每日都會在附近散步,但未有接觸牠們。
第6宗個案為一名61歲退休老翁,他在6月24日有發燒等症狀,至7月3日惡化而入院,7日採集的痰液中對鸚鵡熱衣原體DNA呈陽性。調查報告指其住所附近有鴿子出沒,他曾因衣物沾染鳥糞,徒手接觸過鳥糞。
嚴重個案會引致肺炎
衞生防護中心回覆《大公報》表示,截至7月24日,本港今年共錄得12宗鸚鵡熱個案,當中6宗於今年六月中至七月中期間錄得,皆屬散發性個案,沒有流行病學關連。翻查資料,香港自2019年錄得22宗鸚鵡熱個案後,2020年至2023年維持在11至14宗。
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林緯遜說,鸚鵡熱是由動物傳人的疾病,主要是接觸鸚鵡為主,理論上接觸其他雀鳥亦有可能感染,但機會相對少。香港多區都有鴿子,難以斷定今次涉及的6宗個案是否與接觸鴿子有關。
林緯遜表示,感染鸚鵡熱的病徵與一般呼吸道感染相似,如發燒、咳嗽及氣喘等,嚴重個案會引致肺炎。他認為,即使現在有自養鸚鵡的市民毋須太過擔心,不過就要留意鸚鵡的健康狀況。他提醒,市民盡量避免直接或間接接觸自養或野生的雀鳥,如接觸,需做好個人衞生和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