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愛港/校友秉持嘉庚精神 為港繁榮發光發熱

  圖:廈大校友們秉持嘉庚精神,在香港以及各地發光發熱。圖為校園內陳嘉庚先生銅像。/大公報實習記者詹藝攝
  圖:廈大校友們秉持嘉庚精神,在香港以及各地發光發熱。圖為校園內陳嘉庚先生銅像。/大公報實習記者詹藝攝

  廈門大學作為內地知名學府,與香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一批批廈門學子走出校園,有的來到香港,為香港乃至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回顧歷史,在香港這片熱土中,一大批廈大校友們秉持嘉庚精神,以「愛國愛港」的堅定信念,譜寫拚搏奮鬥的時代篇章。

  自199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廈大校友中有三位傑出代表榮獲了「大紫荊勳章」,其中第一屆獲頒勳章的是徐四民和黃克立,第二屆獲頒勳章的是黃保欣。

  「丹心扶社稷,鐵血護山河。」這是徐四民的人生寫照。徐四民,1936年考入廈門大學文科部。在中英談判期間,他為香港的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誕生和香港特區的籌建建言獻策。

  黃克立,193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系,1948年舉家定居香港。他晚年在政壇發光發熱,曾三屆連任全國政協常委,對內地改革開放,尤其是財政金融及兩岸關係等提出中肯建議,並全力為香港回歸貢獻自身力量。

  黃保欣,194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後赴香港創業,以商界數十年之奮進拚搏,成就「塑料原料大王」之美譽。

  此外,還有眾多廈大校友亦在香港各領域發光發熱。他們中有致力於香港經濟研究的學者,有推動中銀在香港發展的金融家,有加強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的實業家,還有熱心慈善公益的社會活動家。他們不僅是香港繁榮的見證者,更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香港的長期穩定添磚加瓦。 大公報實習記者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