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失業率處於理想水平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失業率是衡量某地方經濟健康狀況的主要指標之一。這個數字會隨着商業周期而波動,經濟衰退就增加,經濟擴張期間就減少。政策制訂者、投資者和公眾人士都很關注失業率,從而了解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高失業率意味着當地經濟無法為求職者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會降低該地區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

  政府公布了最新的數字,本港的失業率維持在3%不變,就業不足率則處於1.2%的水平,總就業人數增加了約6,400人,到超過370萬人。政府的預測是,隨着經濟持續增長,本港勞工市場在短期內會維持在緊絀的狀況。

  有讀者可能會問,那麼全民就業,把失業率降到0%不是更好嗎?但實際上,那是不可能的。香港3%的失業率,其實已經達到「自然失業率」的水平。由於市場上某些工種需要特定的工作技能,同時某些新技術也會取代勞工,所以在社會上自然存在因勞動力結構而暫時或長期失業的人數,例如被新技術取代或缺乏就業技能的人。另外,不少在職者有「魚不過塘不肥」的信念,希望通過「轉工跳槽」來改善工作待遇,所以隨着勞動人口在工種或公司之間作出流動時,也會在勞動市場中產生某程度的失業情況。

  從另一個角度看,把失業率降到0%也不見得是好。如果失業率是0%,那麼當新工作崗位出現時,僱主根本不可能找到勞工。也就是說,0%失業率就等於一個非常不靈活的勞工市場,工人無法辭去目前的工作去尋找更好的工作,也不鼓勵新僱主進入那個地區的勞動市場。

  所以,在筆者看來,香港目前3%的失業率代表經濟處於相當健康的狀況,也保留了勞工市場中某程度上的靈活性。某些西方媒體或個人喜歡抹黑香港,說我們的經濟前景不理想。現在看到本港的失業率3%,就業不足率只有1.2%,可算是給他們的「當頭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