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手記/無懼颱風抗地震 千年古橋見證國人智慧
在泉州海交館的世遺展示館內,有3個與橋有關的世界遺產點,分別是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三座古橋把泉州與大海和海洋文明連接了起來。
其中洛陽橋有兩項造橋首創技術,「筏形基礎」和「養蠣固基」。據了解,筏形基礎通過在江底鋪設石塊形成穩定的基礎,有效分散了水流的衝擊力;養蠣固基則利用牡蠣殼的附着力強、耐侵蝕等特點,將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安平橋則運用了「睡木沉基」的方法解決了石塊在水中泥濘易陷下散落的問題,通過椿木分層交叉形成穩定的力學結構。正因為這些領先技術,使得洛陽橋和安平橋近千年間歷經數百次的颱風、地震等仍穩固如斯,至今,兩座橋上依然行人來來往往如故。
千百年間,隨着技術創新,中國大江大河上的橋樑已實現世紀大跨越。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海域,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相繼開通,這些世紀工程不僅承襲了古人的建橋智慧,更向世界全方位展現我國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造技術和實力,見證着中國由橋樑大國邁入橋樑強國。
大公報實習記者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