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啦A夢與叮噹

  祝之

  香港近日掀起日本卡通多啦A夢熱潮。全球首場多啦A夢無人機匯演,5月在尖沙咀星光大道對出海面舉行,反應熱烈。主辦方於本月20日再在維港上空進行第二場匯演。

  另外,多啦A夢展覽,免費展區位於星光大道,附近一帶實施人流管制,分預約和不需預約兩部分,展出多啦A夢多位主角的大小充氣雕塑,由7月13日開放至8月11日;收費展區位於K11 MUSEA 6樓,7月13日開放至8月18日,門票已售罄,展出多幅官方授權原畫復刻作品、大長篇及精選電影場景、17組首次展示的雕塑等。

  多啦A夢前名叫「叮噹」,角色都是卡通貓、大雄、靜香等。1973年香港雜誌《兒童樂園》首先以「叮噹」之名連載,之後華文地區跟隨出版。及後原作者盼用回日文原名字,香港中文版亦於1996年底將「叮噹」改為與日文發音相近的「多啦A夢」。播放相關卡通的電視台亦在90年代末起更改了譯名。改名多年,至今很多人仍慣稱叮噹。今次有參觀展覽的中年人說:「我一直是多啦A夢的粉絲,現在算得上是大朋友,看到雕塑上俏皮的表情,感覺好像穿越時空回到童年。」

  有人認為「今日仍叫叮噹,會暴露自己的年齡」,筆者覺得這樣說有點無聊。演員劉嘉玲說她入行多年,人人都可以上網一查便知其年齡,所以她對年齡沒有什麼好避忌。其實,就算是普通人也應豁出去,看看日文報章中的新聞人物,大多有相片、姓名、年齡。至於「多啦A夢」或「叮噹」,同樣給人們帶來喜悅,還能提振經濟,這就夠了,其他事無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