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經濟圈」玩完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
日前,多間自我標籤為「黃店」的食肆相繼倒閉,當中有不務正業,也有經營不善,更有疑似被「手足」穿櫃桶底,被網民挪揄食水深。此外,「黃店」屢次被揭發違規,未有按勞工法例向員工支付薪酬、遣散費、供應商貨款和租金,另有「黃店」被票控違反消防規例,衞生問題也成疑,可見「黃店」經營者對法律的藐視。
以經濟常理來說,消費者會依據商家的產品、服務、價格、地理位置、方便程度、獨特性等去衡量是否作出消費的決定。「黃店」只標榜偏激政治理念,無視產品和服務質素,價錢更是貴得不合常理,被恥笑為「水魚價」,個別「黃店」食肆的裝修有如靈堂,影響食慾,更有已結業的「黃店」以「冰盆菜」、「凍咖喱」、「二手檸檬茶」奉客,令食客深深感受到「不合作」遺禍。
現時,個別街坊區的小店仍有展示和陳列與「黑暴」有關的暗語或物品,有的可能只是藉着政府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吊命」,這等擔保計劃應加上終止條款,一旦商戶有任何不規範的行為,計劃可被即時終止。
「黃色經濟圈」背離了經濟供求定律,在臭味相投的客戶群回復理智後,也紛紛唾棄「黃店」,避免以真金白銀買難受。商家在經營時應該強調並提升商品質素和服務水平,而不是標榜極端政治立場,踐踏法律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