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規律/緊扣數字經濟 國際競爭一步不蝕
「新質生產力一定是顛覆性的創新,開闢了新的賽道,形成新的產業形態,是0到1的飛躍,是一個質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形態是緊密關聯的,人類有三大文明,第一次是農業文明,第二次是工業文明,當前則是進入第三次數字文明。數字文明背景下,要從數字革命、數字文明、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背景下理解新質生產力,通過大歷史觀去看新質生產力,要充分認識和把握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發展態勢以及面臨的風險挑戰。
劉尚希認為,工業經濟發展可以補課,但數字技術迭代升級具有加速度特徵,「摩爾定律」揭示了這一點,以至於後來者是難以追趕的。正是數字經濟的特性決定了其在國際競爭中「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國家的綜合實力最終體現在不斷要創新來支撐的產業產品和商業模式的競爭力上」。劉尚希表示,當前國際競爭愈發劇烈,大國博弈正加速演變。在數字革命浪潮中,如果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放慢,將是最大的國家安全風險。數字革命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是顛覆性的。「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放在數字經濟大的背景下去認識它,離開數字經濟去談新質生產力,就是空中樓閣」,他表示,在傳統工業化的框架裏面去談新質生產力,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完善基本思路 壯大創新生態
關於怎樣發展數字經濟、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科技部調研室原主任、研究員胥和平認為,要認識當代新興產業發展的規律。建立完善產業生態是新興產業發展基本邏輯和思路。不應該以傳統工業時代的做法去發展數字技術驅動的未來產業,當代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產業基本邏輯和思路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工業經濟時代主要關注的技術、產品、產能,走向數字智能時代更多關注產業創新生態建設,其中的要素、創新體系、創新載體以及創新服務要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