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彎/「窩囊廢」風潮\關 爾
《繁花》裏瀟灑不羈、風光無限的「寶總」胡歌,最近在電影《走走停停》中,出演一名職場情場皆失意的落魄青年,被調侃為「成功闖入窩囊廢男星賽道」。
近幾年,熱播影視劇裏不乏類似的人物形象,《第二十條》中理想和熱血一再被現實擊倒的中年檢察官韓明,《我是余歡水》中為人處事低到了塵埃裏卻依然遭受命運玩弄的底層「小人物」余歡水,《年會不能停!》中在職場食物鏈底端見風使舵摸爬滾打的卑微「打工人」馬傑,都是深入人心的「窩囊廢代表」。
與以往冷面硬漢、酷拽帥哥、憂鬱王子等類型主角相比,這些「人生失意者」通常飽受生活毒打,能力資質平平,社會資源有限,上升前景渺茫,即便習慣了夾着尾巴做人,生活還是像一艘不停漏水的破船。這種貼合大多數普通人的艱辛處境,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情,而剝離了壓迫感、說教感的「窩囊廢」人設,也變得既接地氣又很討喜。
細究起來,這股活躍於大熒幕的「窩囊廢」風潮,更像是一種社會現象的直觀反映。一段時間以來,「窩囊廢文學」在社交平台上廣為流傳。「生活本想將我嚼爛,結果發現我入口即化」,「惹到我就算你踢到棉花了」,「你給我等着,過兩天我就忘了」…… 流行於年輕人之間的這種看似發狠較勁、實則躺平認慫的話術,呈現出星爺喜劇的反差荒誕感,當中有對現實不滿的小小反擊,有向困境低頭的無可奈何,有對傳統強者和權力關係的戲謔解構,也有對單一成功標準和價值評判體系的拆解嘲諷。
有人認為「窩囊廢文學」是「阿Q精神」的當代體現,但其實,當下年輕人發出「窩囊廢」式自嘲時,並不是單純的精神勝利。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對社會普遍存在的「成功焦慮」和「面子文化」的反思,希望以坦然接納失敗、從容面對窘迫的生活態度,宣洩情緒,紓解壓力。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真正的英雄主義,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喜歡發發感慨的這屆年輕人,大多既不窩囊更不是「廢物」,只是在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時,學會不再內耗、以退為進、笑對人生,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