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期過去20年 日本終淘汰軟盤

  圖:軟盤曾風靡世界30年,但如今已被更先進的技術取代。\資料圖片
  圖:軟盤曾風靡世界30年,但如今已被更先進的技術取代。\資料圖片

  日本數字大臣河野太郎3日宣布,日本政府淘汰軟盤的努力終於贏得勝利。路透社指出,此時距離軟盤的鼎盛時期已經過去了20年。軟盤是最早應用於個人計算機的可移動介質,但由於容量小、讀取速度慢且易損壞,本世紀以來逐步被光盤和U盤取代。如今,號稱「永不丟失數據」的雲存儲成為最先進的數據存儲方式,市場規模飛速增長。但雲存儲也面臨安全挑戰,存在數據外洩風險。

  【大公報訊】河野太郎3日表示,截至今年6月中旬,除一項與汽車回收相關的環保規定外,日本數字廳基本廢除了行政程序中指定軟盤作為電子記錄媒介的1034項相關規定。他在發給路透社的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贏得了對軟盤的戰爭!」日本於2021年9月新冠疫情期間成立數字廳,當時日本政府過分依賴紙質文件和過時技術的問題在抗疫工作中暴露無遺。河野自上任以來就把淘汰過時技術作為自己的目標。

  英媒指出,日本一度被視為科技強國,但近年抵制變革,在全球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嚴重落後;儘管日本在淘汰軟盤的「戰爭」中獲勝,但許多政府部門仍在使用傳真機,這可能是數字廳下一步要淘汰的對象。河野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希望繼續進行必要的審查,包括對傳真機的使用。」

  中國研發「超級光盤」

  軟盤是最早應用於個人計算機的可移動介質,世界上第一張軟盤由美國IBM公司於1967年生產。此後約30年時間裏,軟盤是人們儲存和備份計算機數據的主要手段。使用軟盤需要配套的軟盤驅動器,將軟盤放入其中,計算機便會讀取軟盤中的數據。最初的8吋軟盤和5.25吋軟盤的確是「軟」的,可以稍稍彎曲,但應用最廣泛的3.5吋軟盤質地堅硬,也更容易保存。直至今日,很多計算機上的「儲存」圖標依然是一個3.5吋軟盤。

  軟盤容量小、讀取速度慢且會因損壞而丟失數據,本世紀以來逐步被光盤和U盤取代,與如今風靡全球的雲存儲相比更是毫無競爭力。最後一家軟盤製造商索尼已於2011年停產軟盤,只供應庫存產品。

  光盤使用光存儲技術保存數據,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普及。光存儲技術具有綠色節能、安全可靠、壽命長等優勢,且容量遠超軟盤。傳統商用光盤的最大容量在百GB量級。今年2月,存儲容量達普通光盤上萬倍的「超級光盤」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誕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雲存儲面臨安全挑戰

  2006年,亞馬遜率先推出雲存儲服務。雲存儲是雲計算技術的衍生品,將數據儲存在異地服務器上,服務器由第三方提供商維護,用戶可通過互聯網隨時訪問和分享這些數據。近年來,雲存儲風靡全球,各大科企紛紛加碼投資。本月1日,市場調研機構Omdia發布報告稱,2023年全球雲存儲服務市場的直接計費收入預計達到570億美元,佔據最多市場份額的公司包括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報告還預測,全球雲存儲服務市場將持續增長,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280億美元。

  雲存儲具有容量大、無需隨身攜帶裝置、數據不易丟失等優點,但同時也面臨一系列安全挑戰,數據洩露事件每年都在發生。2022年,微軟發現一台服務器出現配置錯誤,導致全球各地超過6.5萬個實體的敏感信息外洩,包括電子郵件、企業的產品訂單和報價等。泰雷茲集團發布報告指出,2022年,多達39%的企業遭遇了雲存儲數據洩露事件;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人為錯誤是導致數據洩露的首要原因。 (路透社/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