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回歸27周年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發揮所長 貢獻國家航天發展
6月25日,嫦娥六號結束53天旅程返回地球,連同來自月球的「土特產」也一併「快遞」到家。香港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助力完成這一壯舉。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多個重大工程齊頭並進,不斷佔據世界前列:中國天宮載人空間站不斷傳出科研新成果;月球探測不斷刷新人類歷史;火星探測「繞、落、巡」一次性實現……當中,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科研力量深入參與,發揮所長貢獻國家航天事業發展。今年六月,更有香港的載荷專家史無前例入選國家預備航天員,彰顯香港青年實現航天夢的決心和毅力。\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從上世紀中國航天事業起步初期開始,港人就開始對祖國航天事業全力支持,隨着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的發展,國家航天工程亦成為香港科創人才大展拳腳的舞台。「雙向奔赴」的航天合作,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兩地交流合作事業中的典範。
港載荷專家已到京訓練
歷經一年多的選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在今年6月中旬正式公布,其中包括1名來自香港的載荷專家。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就此表示,獲選的香港專家經過三個階段的嚴格選拔,無論在心理、生理方面經歷重重考驗,需要強大的努力、決心及毅力,是香港人的驕傲、香港青年的榜樣。「現在出現香港首位預備航天員,證明了香港創科人才的國家級實力,特區政府在創科人才及科技發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將不斷創造更多好成績。」李家超表示。
首位香港載荷專家目前已進入位於北京的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訓練。當前,中國航天員不僅將在空間站執行飛行任務,還有望在2030年前後參與中國首次載人登月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表示,目前中國航天員無論從選拔還是訓練,都統籌考慮了空間站和載人登月這兩大任務來進行相關的工作,並為航天員開設跟地質有關的訓練課程,後續還將安排航天員去野外實習,進行地質考察等相關科目的訓練。未來更加宏偉的載人航天計劃,亦為包括香港載荷專家在內的中國航天員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理大有望參與載人登月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研製出嫦娥六號月背採樣機的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教授團隊,亦有望參與後續中國載人登月工程。據了解,在載人航天工程關於載人月球車方案徵集中,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牽頭聯合廣汽集團、香港理工大學團隊提交的方案,經專家認真審查評估,確認其在先進性、工程可行性、研製基礎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獲得工程支持,進入方案詳細設計階段。這意味着香港科研團隊有望在載人登月方面再次貢獻力量。容啟亮亦表示,計劃在積極討論中,希望未來將有好消息分享。
「香港與內地的航天合作實乃相輔相成」,容啟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方面,香港團隊可以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莫大貢獻;另一方面,研發成就也反哺了香港的航天科技氛圍,使港人對科技產生興趣,拓寬了香港學生對航天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