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前沿/中國汽車技術出海步伐加快\智能駕駛行業從業者 張海洲

  圖:儘管中國品牌的汽車在海外會面臨更多監管措施,但不妨礙搭載了中國技術和方案的電動智能汽車開上全球各地的街頭。
  圖:儘管中國品牌的汽車在海外會面臨更多監管措施,但不妨礙搭載了中國技術和方案的電動智能汽車開上全球各地的街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盟、土耳其對中國造電動車的新關稅還未正式執行,加拿大又緊隨其後。這些天據多家海外媒體報道,加拿大也在考慮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高關稅。

  5月,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反補貼」關稅,將關稅從目前的25%提升至100%。

  經過經年努力,中國汽車剛在2023年底登上第一汽車出口國和第一新能源車出口國的雙重寶座,可轉眼之間形勢似乎急轉直下,出海的前景被蒙上一層陰影。但無需過於悲觀,即使整車產品出口前途未卜,中國汽車產業並未停下出海的步伐。

  在過去的一年內,諸多家喻戶曉的海外大型車企不顧地緣政治的現實,與中國車企業達成合作,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開發新針對中國和全球市場的新車型或新型零部件。只是與幾十年前成立的那批中外合資車企比,這次的區別是在技術上,或者說更有話語權的那一方發生了反轉,從海外車企變成了中國企業。這一波趨勢,在國內車圈被戲稱為中資車企改變傳統「用市場換技術」的反向輸出。

  中企掌握智能化核心技術

  這一切,都是源於中國企業在汽車電動、智能化的大勢中掌握了核心技術,且其打造的產品歷經了中國這一大市場競爭的洗禮。

  6月19日,捷豹路虎中國宣布與奇瑞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授權雙方合資品牌奇瑞捷豹路虎在其推出的全新電動汽車上使用「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捷豹路虎中國表示,該品牌將在華推出一系列面向主流市場的電動化產品,並在未來出口海外市場。

  剛好兩個月前的4月19日,奇瑞汽車還與西班牙埃布羅公司在西班牙巴賽隆拿自由貿易區舉行電動汽車合作協議簽字儀式,雙方將在當地設立合資企業,共同開發電動汽車新產品。

  5月31日,吉利與雷諾集團正式成立新公司,預計年產能約500萬套動力總成,為全球合作夥伴提供整套先進的動力總成技術產品,包括混合動力系統、燃油動力系統、變速箱和電池解決方案等。

  5月20日,奧迪汽車與上汽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針對中國市場聯合開發全新的智能數字平台,並且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網聯汽車。首批三款純電動車型將投放在中國市場,首款車型預計2025年上市。上汽集團表示,奧迪汽車將貢獻高端車型產品定義、整車研發和工程技術能力,上汽集團則將貢獻關鍵的智能電動創新技術。

  共同開發性能優異純電車

  豐田與比亞迪合資在深圳成立純電動車研發公司,研發純電動車及車輛所用平台、零件等相關業務。由豐田委派的新公司董事長岸宏尚的表態值得玩味:「合資公司成立以後,豐田和比亞迪掌握各自技術強項的工程師會在一起相互學習,共同切磋造車技藝,從而開發出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性能優異的純電動車。」比亞迪的強項是什麼?根據隨後分析人士的解讀,自然少不了電動、混動方面的技術。

  大眾在2023年宣布向小鵬投資7億美元,收購小鵬約5%股份。行業媒體將此次投資解讀為大眾旨在補足自身在軟體方面的「軟肋」。雙方將共同開發兩款大眾品牌的B級電動車,預計於2026年在以中國為主的市場發布。雙方還將繼續展開電動車平台、供應鏈、電動車技術等多領域的深度合作。

  大眾旗下軟體公司CARIAD與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地平線的合資公司酷睿程(北京)科技公司去年成立。此前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的公告顯示,大眾汽車集團計劃為此次合作投資約24億歐元,將在合資公司中持股60%的股份。合資公司規劃業務範圍包括L2級輔助駕駛、高速領航輔助駕駛、自動泊車等功能。按照CARIAD中國子公司前任CEO常青的說法,合資企業將計劃於2025、2026年量產L2+、L2++級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產品。

  零跑和Stellantis集團去年達成了全球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注資成立零跑國際。新公司由零跑提供技術支持,Stellantis集團提供全球市場資源和影響力。

  中國汽車品牌與跨國企業合資,都是「以市場換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外方都是技術輸出方。中方則是仰仗中國市場才有與外資車企合作,接收、學習其技術的機會,話語權較低。如今中外車企的合作,打破了過去的這種「傳統」,是中國企業用技術贏合作,用技術贏得更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也是外資車企看到中國消費者更加青睞國產汽車後努力爭奪、保住中國市場的舉措。儘管中國品牌的汽車在海外會面臨更多、更嚴苛的監管措施,可這不會妨礙搭載了中國技術和方案的電動智能汽車開上全球各地的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