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西札記/紙與書之路\李 夢
倏忽又一年盛夏,來到北京參加第三十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既為參展,也為參觀學習,了解過去這一年內地、海外的出版同業,又有哪些創新作為。
今年我們以「香港的流金歲月」為主題,帶來香港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新雅文化和中和出版等多間出版社的千餘種新書及獲獎書。展位的打卡牆則是委約內地青年插畫家創作,動態呈示港島街景,格外引人關注。而由特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贊助的香港館,亦展出超過七百種兒童及親子圖書,更邀請多位香港青年插畫師同場展陳作品並舉辦分享會等,凸顯香港藝文活力。
「活力」可說是本屆北京國際書博會的特色之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出版社和文化藝術機構各展身手,或舉辦讀書沙龍,或推展大師班和工作坊等,還有機器人、VR、裸眼3D等人工智能和新科技產品助陣,讓這一場書與書、書與人的約會繽紛生動,創意十足。
當人人都在談論「科技+文化」「人工智能+出版」的時候,我更希望回到「書」與「閱讀」本身,從字與紙之間找尋維繫想像與溫情的力量。本屆北京國際圖博會除邀請中國及國際出版業界參展之外,更舉辦了幾場饒有趣味的特展,包括BIBF藝術書展、美食圖書展和插畫展等。其中BIBF藝術書展今年來到第二屆,以「紙之路」(Paper Road)為主題,從書籍與空間的互動、書的物理屬性等角度切入,展示書籍特別是藝術類書籍從敘事、內容到裝幀設計的別致之處。另有多位藝術家以「書」「紙」與「文字」等為靈感創作的繪畫和裝置作品同場展出,為我們觀看這一場字與紙的展覽擴展感知與理解的維度。
我相信,觀展的人們會被這些紙上流動的艷麗或深沉的色彩吸引,我更相信,出版社重點打造的這些精品藝術類圖書,其實在相當程度上預示着紙本圖書的未來:不久的將來,紙本書將不僅僅是藝術的記錄與承載,其本身更將成為藝術品,從其物質、文化和哲學等多個維度被探討、被珍藏。
科技力量無限延展的年代,紙本書的魅力仍在;於這全新語境之下,紙與書的路,或遠比我們想像中更為綿遠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