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織錦 或源蜀地
兩千年前珍貴文物 專家藉古織機複製
絲綢之路,穿越千年時空,連接東西文明。如今,考古專家驚喜發現,「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很有可能是源自天府之國的蜀錦。基於此推測,專家利用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多綜提花織機對「五星錦」進行複製,使這件珍貴文物以兩千年前的方式再次被織造出來。起源於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000餘年歷史的蜀錦,名列「中國三大名錦」之首。基於四川織錦的悠久歷史和精湛工藝,多位考古專家分析認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可能是在蜀地織造完之後,越秦嶺被運往長安,然後經過絲綢之路傳播交流到了漢代西域三十六國的精絕國,也就是現在的尼雅遺址。
文:李陽波
織錦出土時的親歷者齊東方曾多次公開表示,「五星出東方」錦的墓主應該是精絕國的王族,級別非常高。當時精絕國所處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還是綠洲,經由絲綢之路與漢代中央政府關係密切,所以這件織錦很可能是四川生產,然後通過絲綢之路從長安傳入精絕國。齊東方同時指出,漢代織錦最好的產地還是長安,不過蜀錦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官方的織物,為皇室製造,不能把它完全看成是一種地方特產。
漢代織機現身 助研蜀錦複製
2012年12月,四川成都地鐵3號線建設過程中發現了一批古墓葬(老官山漢墓),在對其中2號墓進行清理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些木製品,同時出土的還有數尊織機俑,姿態各異,似乎正在進行不同的工序操作,另外還有搖緯車、經耙、立柱等紡織用具,還原了漢代織錦的工作場景。
2014年,在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提花織機的復原研究基礎之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局提請國家文物局,利用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多綜提花織機對國寶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進行複製。2015年2月17日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關於複製「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的請示》,複製工作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委託中國絲綢博物館實施。
一幅五星錦 經線上萬根
據介紹,蜀錦分為經錦和緯錦兩大類,以多重彩經起花的蜀錦為經錦,以多重彩緯起花的蜀錦為緯錦,其中經錦工藝是蜀錦獨有的。以經錦為例,它們的組織結構為經重組織,緯線有兩根,依其作用分為交織緯(明緯)和花紋緯(夾緯)。織造時按緯線在織物結構上排列的次序,織一梭交織緯,又織一梭花紋緯,交替變換。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在織造工藝上採用1:4平紋經重組織,整個圖案不分色區,均以藍、綠、紅、黃、白五色織出,五星的圖案也恰好由這五種色彩表示。經密220根/cm,緯密24根/cm,圖案經向循環有84根夾緯,7.4cm,遠遠大於普通的漢魏織錦,因此,它是漢式織錦最高技術的代表。
在復原「五星錦」的過程中,中國絲綢博物館團隊更深刻感受到古人的織造智慧。複雜的穿綜工作涉及10,470根經線,84片花綜,2片地綜。據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殘片的寬度,遠小於其織造時織錦的真正門幅。若只複製出土部分的織錦,大概只需要三四千根經線即可,結合織造技術,其難度相對會小很多。但若要復原整幅織錦,需要一萬多根經線在一台織機上,涉及到的整經、穿經、提綜、開口等多個技術點的難度都會成倍增長。複製過程中,僅穿綜過程耗時一年有餘,用「錯綜複雜」「絲絲入扣」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但最終,中國絲綢博物館團隊還是成功利用老官山出土漢代提花機的研究成果復原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