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他日必能成材/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孔麗芬老師
從事教育近26年的孔麗芬老師,現時在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任職副校長。孔老師一直以「以心發現心,以火燃點旁人的火,帶來盼望」為教學座右銘,她認為每位學生的起步點各有不同,但只要用心栽培,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學生必能成材,「我要學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跨學科教學注入不同元素
「我喜歡將不同元素加入教學當中,例如跨學科合作。」孔麗芬同時任教中國語文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及社會創新課程。她早於12年前擔任通識科主任時,留意到社企的營運模式,一邊賺錢一邊幫助他人,認為適合學生深入了解。當時,中文大學推出喚醒大眾關注弱勢社群的短片比賽,學生們參加,並選擇少數族裔為短片的主角。孔老師說,當時學生們覺得,非華語學生在社會上遇到不少困難,需要更多社會上的支援,而她身為老師,一直在旁盡力協助。
數年後,孔老師與中大合作有關社會創新課程,與對方會面時,驚喜見到一張熟悉的臉孔,「是我當年帶領比賽的學生」。她形容當日推動學生參與短片比賽,就像播下一粒隱形種子,引領學生日後的發展路途。
有一次,孔老師出席舊生的結婚喜宴,宴席上有助養孩子的卡片,該位舊生告訴她,學生時代受她帶領助養貧困兒童的舉動薰陶,讓他時刻保持樂於助人的心,期望以自己能力範圍內幫助他人。孔老師說,「我沒想過學生會將助養小朋友這一信念,帶給喜宴上的所有嘉賓。」
中學時期已是「小老師」
孔老師的教學信念是「學生可以肯定自己,有實現自己夢想的能力」。她認為,學生的起步點縱然各有不同,有高有低,但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能力,因此她每次挑選參與比賽的學生人選時,並非首選尖子生,而是將「有興趣」、「投入過程」等條件放在首位,讓學生有機會參與,而她作為老師,在旁加以培育及指導,助他們找到自己專長及目標方向。
孔老師透露,自己在中學時期已是「小老師」,不時指導學妹的功課,曾有一位學妹對她說,「你的(指導)方法好好,我很容易上手。」看到學妹們的學習成績慢慢進步,她有一種成功感,激發她立志成為老師。
大公報記者鍾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