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使唔該」這招好

  時哲

  那天鄰居一位婆婆手抱小孫女,與孫女的母親一起搭升降機,當時我也在升降機內。孩子牙牙學語,要按19樓她家那層按鈕。我讚孩子:「你連19樓都識,好叻呀。」孩子母親聽後對女兒說:「快謝謝姨姨。」孩子輕聲說:「多謝」,媽媽說:「大聲啲呀。」孩子再大聲說,我連忙說:「乖喇。」不料這位媽媽再要求孩子:「要面向姨姨說。」禮貌得讓我不好意思。

  另一天,在升降機內遇到另一個媽媽,她帶着周圍轉的頑皮兒子,胸前孭着女兒,手中拿着大袋子。到地面了,我按住「停」的按鈕說:「你哋先出。」這位媽媽「唔該冇聲」。我跟一位朋友談起無禮之人,朋友說,你可以說「唔使唔該」,讓對方無地自容。這招真好。

  政府近日啟動「好客之道」運動,期望全社會熱情接待訪港旅客。有人提議,禮貌運動要從源頭開始,學校、業界、社會積極參與,提升全民素質。筆者十分贊同,若不是社會充斥着不少無禮之人,「好客之道」運動也不會萌生。教育局在學校推廣禮貌活動,培養學生知禮守規;民政事務處也在社區宣傳友善和禮貌文化,都很有必要。

  「禮」在兩千多年前已經是文人崇尚的一種交際方式,「禮」是自己先有高尚心境,然後慈愛待人。成語「克己復禮」,典故最早出自《論語·顏淵》,孔子對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意思是學會克制和約束自己,回歸到「禮」,就會變得仁義。禮貌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大家和平共處,對社會起到穩定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說句「多謝」、「唔該」、「對唔住」,真這麼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