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日常/你介意什麼\米 哈

  我們在什麼時候會感到自己沒有朋友,又或覺得自己孤立無援呢?其中一個時刻,應該是當我們的壞心情沒有被旁人理解的時候。

  壞心情,有很多原因。身體健康有狀況、工作不順利、人際關係有是非等等,都可以是壞心情的理由,而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跟朋友訴說心中的鬱結,卻遭到冷漠對待,甚至責備,這可算是壞上加壞的壞心情。

  歷代以來,有不少文人雅士藉着各類詩詞古文,訴說自己看破世事易杳、人情淺薄的徹悟。舉例,宋人朱敦儒寫有《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一詞:「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朱敦儒的人生感悟,不屬少數,但當這麼多的文人都像看破了世事無常、人情淺薄的道理,我反而懷疑,大家是否真的都成為了大智者,都活於「春夢」之外,看穿了「人情薄似秋雲」的真理呢?

  我想,大家還是介意的,介意自己的心意不被理解、介意世風日下的人情冷暖。因為介意,所以寫下來抒發,又因為不想別人知道自己介意,所以故作豁達。這些,都是我的小人之心,而我真正關心的是:我們可以怎樣做到全然的豁達呢?

  天主教聖人亞西西的聖方濟各留下不少警世著作,而在二十世紀,有人將他的思想寫成《聖方濟各禱文》。我常常記起的一句是「少求被人了解,但求多一點了解人」。

  聖方濟各的道理,並不難懂,與其因為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有壞心情,倒不如處理好自己的心態來多了解別人。換句話說,當我們覺得自己不被人理解,這可能只是我們的「自我中心」作祟,叫我們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是人際關係的中心。

  由此開導了我對人情的看法。所以,我已經看破世情了嗎?我想起他的教訓,固然是我又在介意着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