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幣存款重返萬億水平

  跨境理財通受追捧 離岸人債發行暢旺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目標,人民銀行亦強調將從多方面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本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受惠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金管局數據顯示,今年首兩個月,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額共24,653億元(人民幣,下同),超越2022年及2023年兩年總和。此外,跨境理財通備受追捧,加上離岸人民幣債發行暢旺,亦帶動本港4月人民幣存款大幅攀升,為相隔逾2年後,再突破1萬億元大關。

  本港銀行4月存款總額按月升2.2%,當中,人民幣存款按月升15.2%至10,882億元,涉及活期及儲蓄存款4,224.5億元,按月升18.3%;定期存款6,658.34億元,按月升13.3%。跨境貿易結算人民幣匯款總額12,570億元,按月升0.7%。金管局稱,人民幣存款上升,主要反映企業資金流動。

  港銀「息誘」內地資金

  東方匯理資深新興市場策略師Eddie Cheung表示,自「跨境理財通2.0」優化細則在2月下旬出爐後,已吸引約300億元在岸人民幣流向香港。今年以來本港多家銀行以高息存款優惠,力爭內地資金,甚至有銀行推出超短期人民幣存款,年息高達18厘,較境內不斷下調存息相對「誘人」。

  他續稱,「跨境理財通2.0」優化投資者准入條件和額度,亦為本港帶來增量資金。去年以來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大增,在港發行離岸債券愈來愈多,進一步擴大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相關存款隨之增加。

  受中美息差擴闊影響,帶動人民幣離岸債在港發行愈加頻繁。中誠信亞太執行董事兼副總裁楊珺皓預計,若中美息差趨勢不變,本港點心債發行規模將延續第1季勢頭,全年規模增至逾2,000億元,有望超出去年1,500億元水平。

  楊珺皓提到,內地息口低企,金融機構或傾向先在內地發行人民幣債券,其次才轉向離岸市場;不過,若內地進一步收緊城投企業境外融資審核,作為離岸人民幣發債主力的城投債的發行規模或會大幅下跌,繼而拖低整體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量。

  另一方面,中銀香港(2388)早前發表報告指,香港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在吸引國際投資者通過香港進入內地資本市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國際投資者可通過香港市場互聯互通計劃,配置廣泛人民幣資產,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應用。

  香港可完善人幣離岸市場

  該行認為,隨着更多交易以人民幣進行,人民幣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完善人民幣離岸市場,同時可豐富人民幣產品,如債券、股票、基金和衍生品等,為國際投資者提供廣泛兼多樣化選擇,促進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使用;積極推動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減少對單一貨幣過度依賴。進一步發展人民幣外匯市場,提供人民幣兌換、外匯交易和風險管理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