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涉及善心善行
祝之
對於「垃圾與環保」問題,筆者近來有些體會:這幾天連場大雨,很多人帶傘卻不帶傘袋,濕漉漉走進商場、回家等電梯,弄得到處都是水。因應環保要求,商場已不再提供免費傘袋給顧客,改以雨傘除水器和強力吹風機取代,但舊商場沒有這些設備,清潔工只好「亦步亦趨」不停抹地板。其實,現在雖流行「走塑」,去街市買餸仍有膠袋,只要平時自行留一兩個膠袋做傘袋即可,並不難辦到,但很多人就是沒這種心思。
垃圾徵費初定4月1日,後來延至8月1日,這段時間筆者很多鄰居突然自覺分類垃圾,管理處也在平台放置多幾個大型分類箱,方便住戶使用。但當聽到收費再暫緩時,很多人立即故態復萌,懶得分類,連家居每天的垃圾袋也懶得打個結,搞到垃圾四散,很不好。
很多人至今外出仍不習慣帶備購物袋。曾在港鐵見到有人把瑞士卷放在膝上,也見過有人買了兩盒減價的瑞士卷,付錢時才知如需膠袋要付1元。那人一臉不悅,無奈接受。如此多要一個膠袋,不環保之外又等於沒買到平貨,何必呢?
疫後經濟待恢復,本來不易執行的環保政策變得更難,政府要循序漸進做好各種配套,減輕社會的經濟負擔,讓市民容易適應和接受,相關員工也容易執行,也要廣做教育工作:大自然屢遭破壞,極端天氣不斷出現,亂扔垃圾必然自食其果。大家都要「還原基本步」:先有善心,再有善行,做好垃圾分類,體諒前線清潔工的辛勞,以及他們可能牽涉的法律責任。人人如能每天出一分力,團結就是力量,定能對環保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