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施政需以民為本以事實為依歸\車弘健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積極應對各方面的挑戰,努力達至良政善治,更成功落實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成績有目共睹。面對新時代的轉變,政府將施政重點放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市民感到社會發展帶來的幸福感,這是正確的方向。筆者認為,政府在施政過程中,既要落實行政、立法的法規規定,亦要考慮社會實際情況,不能為市民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增加社會成本。
事實上,政府施政的目的,是要整合及分配好社會資源,讓社會得到發展,市民感覺幸福。筆者想用最近兩個例子,來說明政府在施政上、處理社會爭議中扮演的角色。
立法會在2021年8月通過《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在2023年底實施,其後延遲至2024年4月實行。
惟政府公布後,引起社會熱議,不少市民反映指引不清楚,配套不完善。政府接受市民意見,今年1月宣布垃圾收費押後至8月1日實行,並在4月1日於14處地點推行「先行先試」計劃。筆者認為,法例的立法原意是良好的,主要原因是香港的三個堆填區預計在未來數年飽和,同時推動企業和實踐減廢回收,帶動綠色就業,減少碳排放等。
政府在推行8個星期「先行先試」計劃後,日前宣布暫緩在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計劃,並表明會推行一系列工作,包括增加回收配套;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研究如何優化垃圾收費計劃等,會在明年中向立法會匯報。
筆者認為,政府作出有關決定是實事求是的做法。事實上,推動環保工作亦是大勢所趨,但政府須考慮落實法例的時機,例如是否有足夠配套、市民的接受程度等,因此,政府今次的做法可以將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是負責任的做法,亦體現了良政善治。
另一個社會爭議的問題是的士服務。的士服務一直為人詬病,立法會去年底通過《2023年道路交通法例(提升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修例草案》,引入了的士車隊管理制度,並為濫收車費及拒載等4項的士司機罪行引入2級制罰則。
事實上,不單是香港市民需要的士服務,海外及內地旅客對的士的需求亦甚殷切。因此,的士能否提供優質服務,影響的是香港整體形象。為了解決現有問題,社會上有人提出盡快規定強制在所有的士安裝中央的雲端攝錄系統,同時,更希望參考內地網約車平台的做法,引入競爭,從而整體改善的士服務。
筆者相信,大部分現行的士司機都是守法市民,問題是只要有小部分害群「黑的」的出現,就會令整個行業受影響。筆者一方面完全支持的士車隊的成立,為市民提供更好服務,政府亦要考慮是否提供經濟誘因,鼓勵更多的士司機加入或組成車隊。另一方面,筆者建議政府盡快為引入競爭進行諮詢,讓市場力量糾正並解決現有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第一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