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產學研項目 獲首批10億資助


  涵醫學新能源等8領域 促「從一到N」成果轉化

  特區政府為釋放本港的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潛力,促進政府、業界、大學及科研界的合作,於去年宣布推出「產學研1+計劃」。創新科技署昨日公布首批獲計劃資助的24個項目,並與來自6所大學的研發團隊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相關項目涵蓋健康及醫藥科學、新材料及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等8個領域,總資助額超過10億元。特區政府表示,今次與各研發團隊的合作,可望促進香港創科「從一到N」的成果和產業轉化,推動香港新質生產力發展,並長遠提升香港在全球的競爭力。

  獲撥款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100支來自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有潛質成為成功初創企業的研發團隊。計劃分為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及起動科研成果商品化兩個階段,大學團隊可因應其科研成果轉化的程度,由第一或第二階段開始參加,每個獲批項目可獲資助1,000萬元至一億元不等,並須於約5年內完成項目;如由第二階段開始參加,則須於3年內完成。計劃的評審準則包括項目的創科內容、項目成果的商品化機會、團隊的技術及管理能力、項目能否配合政府政策或對整體社會有利及項目的財務因素。

  首輪「產學研1+計劃」早前接獲94個項目申請,昨日公布共24個項目獲選,其中香港中文大學佔7個,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各佔5個,香港大學則有3個,而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各有2個。

  昨日簽署儀式上,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盧新寧、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等見證下,由創科署署長李國彬與24位研發團隊代表簽署備忘錄,落實參與「產學研1+計劃」,資助金額總值超過10億元,涵蓋健康及醫藥科學、新材料及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機械人、電機及電子工程、工程、先進製造、中醫藥,以及環境農業及海洋生物科技8個領域。創科署於簽署合作備忘錄後,會與研發團隊確定項目內容細節,包括具體資助金額。

  孫東:打造緊密互動創科生態鏈

  孫東表示,為發展充滿活力的創科生態,需要打造一個上、中、下游產業緊密互動的創科生態鏈。香港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突破能力,在上游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出於各種限制,研發成果的轉化潛力無法充分釋放,導致中游產業相對薄弱。因此,特區政府推出「產學研1+計劃」,希望激勵產、學、研協作,推動並加快「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他向獲得「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建議資助的24個項目團隊表示祝賀,並期待項目能惠及本港的創科生態,以及帶動「獨角獸」企業的誕生。

  「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邱達根昨日在儀式表示,「產學研1+計劃」為建立蓬勃且自我強化的創科生態循環發揮了關鍵作用,而本港正需相關撥款促進研發成果商品化,釋放創科界的最大潛力,因此計劃推出的時機正合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