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遊記/進 廠\杜 若

  進廠,大多數時候指的是到勞動密集型加工工廠的流水線上打工。

  對內地三四線城市的一些普通人或是農村居民來說,「進廠」是一個具象的詞彙。當生活的重擔壓在身上,家庭的負擔擺在眼前的時候,「進廠」成為了他們頗佳的選擇,幹個四五年,攢個十幾萬,回家就可以蓋房有了嶄新的生活。可對於我和一些港人來說,「進廠」又顯得頗為抽象,儘管每日都用着工廠產出的各類產品,上到手機電腦,下到一顆喉糖、一根牙線,都是經由廠裏的工人雙手產出的,可我們卻鮮少真正踏足工廠,看看工廠的工作環境與那些不斷產出的工人。上周末,正好有機會來到兩家「世界工廠」。

  走進第一家工廠,花園式的環境讓人印象深刻,幾座巨大的建築佇立在花園中,旁邊還有網球場、籃球場,甚至是全尺寸的足球場,偶爾能看到搬運工人開着叉車將一車車生產好的商品運出。走進廠房,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聲響徹,散發着濃厚蘇聯式美學的巨型機器正在連綿不斷地生產着,高速轉動的機械與不斷流轉的傳送帶將原材料組合成產品。工人帶着隔音耳塞調試着機器,唯一工人聚集的場地僅有最後將產品裝進紙箱。如今的工廠已然如此先進,不禁令人感嘆。

  可在另一家工廠,情況截然不同。廠房坐落在一棟六層小樓中,進入工作場地需要嚴格的防塵以及防護,精密的生產器械彷彿剛剛從大學的實驗室搬出來。可與之反差甚大的卻是一大批工人們穿着防護服,坐在流水線上,每個人手上僅有簡單的一個工作,密集的勞動者將一塊塊電路板焊接到產品上,組成了最終的產品。

  「我們這裏能實現兩班倒,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生產。」廠長不無驕傲地向我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