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暫緩不是放棄,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特區政府昨日宣布暫緩原定於8月1日實施的垃圾收費計劃,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施政作風,體現了對民意的尊重,有助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但香港環保減廢的大方向不會改變,暫緩只是策略的調整,以時間換空間,以便作更深入的思考、更充分的準備、更完善的配套,以期未來推動相關政策時可以做得更好。
有關政策由上屆特區政府制定,原訂於去年底推行,如今已是第三度押後,而且沒有想當然確定具體落實的時間表。垃圾收費政策一波三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過去低估了有關政策的複雜性、挑戰性和香港的特殊性,高估了市民對涉及收費政策的配合意願,加上這些年來各方面因素掣肘,配套工作一直沒有跟上,全面落實的時機遠未成熟。
對於垃圾收費何去何從,本屆特區政府並未輕易下結論,而是秉持一貫的審慎態度、務實精神,於4月1日推動先行先試,在實踐中找答案。先行先試近兩個月期間,各個環節出現的情況,讓社會各界得出結論,那就是香港不應不顧實際情況而強行落實有關政策,暫緩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昨日指出暫緩的原因,包括:香港社會回收文化根基不夠、現時回收網絡和設施的覆蓋有限、法例訂定的收費方式予人有增加政府收入的錯覺,影響了市民對垃圾收費計劃的認同;有關法例亦令到前線清潔工的工作量和壓力大增;經濟復甦的速度並未如預期般快速和強勁,收費計劃令商界尤其飲食界承受很大的壓力。
香港主流民意不支持如期推行有關政策,這是政府作出暫緩決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大公報》一直關注垃圾收費政策面對的實際情況,並於本月上旬進行網上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高逾91%的市民不支持如期落實有關政策,由於有3萬多人參與是次調查,基數足夠大,對政府掌握民意走向有很大參考價值。其他的民意調查,結果大同小異,反對聲音都佔七成以上。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指出,當有約8成市民都反對如期執行有關政策時,政府一定要聆聽民意,亦會整體檢視廢物資源管理策略。
但不管怎麼說,特區政府在先行先試期間全力以赴,給人留下認真負責的深刻印象。行政長官李家超親自掌舵,全盤關注政策的運作情況,參與了相關的幾乎所有重要會議,並親自到前線傾聽清潔工人和商界的聲音。謝展寰作為主責官員更是盡心盡力,做了大量工作,發現問題,正視問題,匯報問題,很不容易。誠然,最終如何決定更不是一件容易事,但特區政府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從大處着想,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作出暫緩這一負責任的決定。從社會各界普遍支持這一決定來看,政府此舉順應民意,也表現了足夠的承擔。
世上的道路,並非完全直線向前的,有時候繞個彎,是為了繞過障礙,看清方向,更好地前進。施政亦如此,當發現理想與現實有差異時,就應該停一停、諗一諗,重新檢視,找出問題所在,為將來再出發打好基礎。「原來退步是向前」,這既是生活的智慧,也是施政的智慧。
但暫緩不是放棄,而是新起點。先行先試的最大價值就是發現堵點和痛點,這為特區政府規劃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參照,理清了頭緒。未來特區政府會推行一系列工作,包括增加回收的配套,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研究如何優化垃圾收費計劃等。政府會不斷監察和評估社會整體減少廢物和市民改變垃圾處理習慣的情況。改變700多萬市民的生活習慣不可以急於一時,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需要有耐心。有關官員指出,政府會在明年中,向事務委員會匯報工作進度。
毋庸諱言,香港是多元社會,認為香港垃圾收費應「迎難而上」的聲音一直存在。「迎難而上」有一個前提,就是這個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就香港的實際情況來看,各方面配套嚴重不足,有關政策變得「擾民」而得不到大多數市民支持時,繼續站在道德高地侈談「迎難而上」,這不是勇氣,而是盲幹,甚至是別有用心。過去這些年來,香港在這方面的教訓還少嗎?
就以許多人推崇的、在垃圾收費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日本為例,具體政策如何實施,也並非一刀切,而是各處鄉村各處例。總體而言,在人口稀少的鄉村,垃圾收費推行得較多,而在人口稠密的東京和大阪等大城市,有變通的情況,如大阪一些區域毋須垃圾分類,東京一些區域豁免指定垃圾袋。日本推行有關政策數十年,尚且特殊情況特殊處理,香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垃圾收費政策,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從效果出發,懂得變通,才是良政善治。在處理垃圾方面,香港一定要立足於本身實際,結合最新科技發展成果,借鑒各地先進經驗,走一條變廢為寶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環保永遠在路上,但拚經濟、拚發展、惠民生則是當務之急。施政需要分清輕重緩急,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香港從垃圾收費的爭議中解脫出來,有助於聚焦最重要的事項。有道是,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經濟發展好了,市民生活改善了,就會有更多資源推動環保政策,市民也不太會計較收費帶來的負擔,屆時推行有關政策也會水到渠成。所以說,暫緩不是放棄,而是為了更好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