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傳押後 公屋戶派袋半年

  政府擬不設實施日期 「三無廈」住戶指欠回收配套

  特區政府今日會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交代垃圾徵費何去何從。綜合多個消息來源透露,垃圾徵費不會如期在8月1日推行,政府亦不會設具體實施日期,而早已生產的大批指定垃圾袋或會繼續向公屋戶免費派發半年,及作為學校宣傳教育用途。有參與近兩個月「先試先行」計劃的「三無大廈」住戶反映,計劃最大難點在於回收配套不足,居民無從透過回收有用廢物減少垃圾袋開支,亦無助減廢,建議日後若要推行收費,政府承擔垃圾袋一半費用、增加大量回收配套及街站,並加強市民環保意識教育。

  消息指,原訂8月1日正式實施的垃圾徵費擬再暫緩推行。至於推行的實施日期,消息人士透露,實施垃圾徵費的《2021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2021年8月通過,今年初由4月1日押後至8月1日實施時,政府須刊憲宣布廢除原定生效日期,並宣告新生效日期。消息稱,若是今次政府未能提出一個新的生效日期,也會先廢除8月生效的公告,日後再另行宣布生效日期。

  香港在推行垃圾徵費方面遇到不少難題,故政府兩個月前在全港14個試點實行「先行先試」計劃,模擬整個垃圾收集流程。深水埗北河街有「三無大廈」被納入該計劃,大廈住戶譚女士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計劃實施初期,大廈居民普遍自律,每天將垃圾以指定垃圾袋包好,走到大廈對面馬路的大型垃圾桶棄置,但後期沒有太多誘因吸引居民持之以恒,情況開始走樣,「一個垃圾桶內可能只有兩個綠色(指定)垃圾袋。」

  譚女士贊同推遲垃圾徵費措施,認為計劃實施的成效欠佳的最大原因,與指定垃圾袋收費高昂有關。「一個15公升指定袋要1.7元,小數怕長計,慳到的錢在傍晚(街市收檔前)已可於區內買到1斤菜。」建議每個指定垃圾袋,政府應該承擔一半的費用,同時應該從商戶着手,「平時市民購物時額外支付膠袋費用,不如商戶直接使用指定垃圾袋,市民可以二次使用裝垃圾。」

  垃圾徵費計劃另一難點是「三無大廈」附近沒有處理垃圾的回收設施。譚女士稱,「大廈附近只有一個大型垃圾桶,若有回收物要棄置,需拎到相隔兩條街的垃圾收集站,步行時間約10分鐘。」她亦反映,有次嘗試將垃圾帶到指定回收點,把廚餘和一些日常垃圾放進指定袋內,但是在向清潔工請教如何把垃圾分類時,清潔工僅稱將綠色袋扔掉即可,無需分類回收。

  議員倡屋邨大廈設廚餘機

  譚女士認為,政府若未做好回收的配套措施,難令市民真正明白環保的意義,建議政府在大廈附近加開回收站和廚餘機,以及加強有關垃圾分類的全民教育,「很多長者都不太理解措施,他們都很擔心若是不當處理垃圾,會被罰款。」

  立法會內會主席、民建聯會務顧問李慧琼表示,同意先暫緩垃圾徵費,但政府不應放棄減廢回收等教育工作,她相信政府已經掌握坊間普遍的民意和實施上的困難,期待政府可以提出務實可行、繼續推行循環再造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另一方面在都市固體廢物的處理,以及是否加快興建焚化爐方面都應有具體的想法。「關鍵就是要用好現時社會上廣泛討論的基礎,增加環保回收的設施,例如在屋邨內每座大廈都有條件增加一部廚餘機。」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則建議推動社會更廣泛應用廚餘機、進一步增加回收點、訂定更清晰細緻的垃圾分類指引、加強「綠在區區」公私營協作等。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關注早前中標的九間指定垃圾袋生產商,會否因此向特區政府索賠,「希望政府在招標合約上有『退場』機制,公帑不用為生產商的損失全數作出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