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鼓勵兒童心靈健康

  沈鴻穎 學研社成員、文字工作者

  早前出席一個有關正向教育的活動,聽了不少學校的例子和成效。期間有參與者分享指出,一般以為幼稚園學生偏向開心、壓力小,但經歷新冠後,發現疫情對所有小朋友都有影響,尤其幼兒缺乏社交,不懂處理人際關係,其持續影響可直至小學。

  席間有老師兼家長分享,將「Not Yet」觀念融入正向教育,例如當子女遇到挫敗,她會安慰子女只是暫時未做到,讓子女學會自我鼓勵,變得更勇於接受不同挑戰。家長更關注小朋友幸福感,以正面說話鼓勵,小朋友的對抗性行為亦大大減少。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遠,不用看研究,看看身邊的你我他都有所發現。有親友是位「嚴父」,自女兒約五歲起便催逼其學習鋼琴,練琴時稍有怠誤便動輒打罵,即使彈得好也不會得到讚賞,因為是「本分」,日常說話亦以打壓、指責為主。女孩最終考獲八級試,卻從此不願再靠近鋼琴,叫她彈琴更會感到嘔心,並且長大後,她與父親的關係疏離淡漠,對婚姻、孕育下一代亦無甚憧憬 。

  老一輩常強調:「唔好成日讚,會讚壞!」然而傳統「嚴師出高徒」、「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觀念,隨時代轉變是否還合適呢?即使是成年人「打工仔」,若一天到晚被上司責罵,也會心灰意冷,何況是幼童呢?

  近年學童輕生個案飆升,學童壓力管理和家長情緒調節不容忽視。讚賞與肯定不等於溺愛和放任,鼓勵正向亦不等於忽視負面情緒,學習營造正向的校園、家庭氛圍,教師、家長、兒童都能以正面話語互相鼓勵,為彼此增添正能量, 幫心靈健康「打好底」,在遇上逆境時自能保持信心面對困難。

  六月一日是國際兒童節,祝願所有兒童能夠在愛與和平的環境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