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專欄/建立「港深廣港口聯盟」 實現世界級港口集群\葉文祺、梁躍昊、趙恆

  航運及港口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然而隨着中美貿易角力持續不斷,加上區內港口競爭加劇,香港貨櫃碼頭的貨櫃吞吐量呈現下降之勢。最新數據顯示,香港貨櫃碼頭的貨櫃吞吐量排名比去年下跌一名,跌出全球十大。與此同時,大灣區內的其他兩大港口──深圳港及廣州港,同樣面對着貿易前景不明朗及競爭劇烈的問題。大灣區內三大港口之間如何實現協同發展,避免內部競爭和過度「內捲」,是港深廣三地必須合力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大灣區三大港口城市可朝建立「港口聯盟」的方向,探索共同發展的機會。

  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避免惡性競爭格局

  「港口聯盟」是由多個港口共同組成的區域性組織,聯盟內的港口合併運作,共用基礎設施,並共同投資和發展港口基建。目前世界上已經有不少港口聯盟的成功案例,當中不乏世界級港口,例如由寧波和舟山組成的寧波舟山港,由日本大阪和神戶組成的阪神港,以及由美國西雅圖和塔科馬組成的西北海港聯盟。這些港口聯盟成立的背景,大多是因為區內貨源減少,以及周邊地區港口競爭劇烈,以致單一港口難以繼續「單打獨鬥」,單靠自身基建和資源與其他港口競爭。這些港口選擇與鄰近的港口合作,透過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避免區內過度競爭和「內捲」。

  以美國西北海港聯盟為例,當時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港口競爭日益劇烈,鄰近的多個大港,包括加拿大溫哥華港及南加州的洛杉磯港等,不斷蠶食西雅圖港和塔科馬港的貨流。同時,不少船公司都組成了航運聯盟,議價能力大幅增強,進一步增加了港口之間的價格競爭。

  面對着一系列的挑戰,兩個港口決定合併營運,並在2015年正式成立西北海港聯盟。合併後的兩個港口共同組成委員會,統籌港口業務及發展事宜。組成聯盟後,港口不但能夠透過統一定價來增加定價權上的優勢,更能透過共同規劃和投資港口基建,高效運用港口資源,實現區域港口一體化。自此,西北海港聯盟超越薩凡納、奧克蘭和弗吉尼亞等美國國內的著名港口,成為美國第四大港。

  借鑒海外港口經驗 組建灣區港口聯盟

  筆者認為,組建港口聯盟是實現大灣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步。當時西雅圖和塔科馬港所遇到的挑戰,與今日香港以及大灣區各大港口所遇到的情況有許多相似之處。然而,相比之下,港深廣三港都是每年吞吐量過千萬標準箱,排名位處世界前列的港口;而且三港都坐擁一流的基建,並具備大灣區和南中國的腹地優勢,是世上任何一個港口群都難以企及。要建立港口聯盟固然並非易事,需克服許多涉及戰略方向、財務及管治等方面的問題;然而若能讓三地政府和港口營運商之間達成價格、基建和服務上的合作機制,將能夠形成具備龐大競爭力的世界級港口集群,進而實現大灣區一體化的目標。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