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衡/提升香港在大灣區的樞紐地位\練卓文、鄭天祥
深中通道最快今年六月正式通車,另一條連接深圳與珠海的深珠通道最近亦得到廣東省有關部門的回應,將爭取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隨着連接珠江口兩岸的公路、高鐵、城軌等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將會對企業的生產布局、港口物流以及市民的出行方式產生重要影響。未來將會對香港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香港應如何提升在大灣區的樞紐地位?這些問題都值得特區政府深入研究和思考。
德國地理學家沃納·松巴特(Werner Sombart)在20世紀70年代曾提出過「點─軸」開發理論。他認為交通軸線的建設與開發,將方便經濟增長點和增長軸線向經濟腹地傳遞。隨着連接各中心地的交通幹線建立而形成新的有利區位,方便人口流動,降低運輸及生產成本,新的交通幹線對產業和勞動力具有新的吸引力,形成新的產業集聚區。
此外,速度對於現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日益重要。美國經濟學家小艾爾弗吉德·錢德勒提出了「速度經濟」這一概念,他認為現代化的大量生產、分配、運輸和通訊,其經濟性主要來自速度,而非規模。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副總裁伊斯凡認為,總有一天速度必將超過成本和品質,成為涵蓋全體的首要經營目標。近年,我們看到內地許多城市都十分重視高鐵的建設,一個密集的高鐵網絡成為服務跨地域的協同創新平台,加速了人才、智力的流動。比如,上海的松江、浙江的嘉興和杭州,就依託滬杭高鐵與G60高速公路,建起一條科創走廊,共建共用區域創新體系。京津冀地區亦依託發達的高鐵網絡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創新格局。
按照經濟規律,哪個城市佔據交通樞紐地位,將會對周邊產生一定的虹吸效應。面對周邊城市的交通基建網絡不斷完善,香港應該考慮在未來的深中通道、深珠通道以及港珠澳大橋的深圳連接線等這些交通布局下,如何提升香港樞紐地位,與周邊城市連成一個網絡,形成「同城效應」(指在相鄰地區城市間產生的互動互通作用和聯動效應),吸引內地的人流、貨流、資金、創新要素等流入到香港,否則就容易被邊緣化。
抓緊珠江口西岸發展機遇
深中通道和深珠通道的建設,將有利於提升深圳在大灣區的樞紐地位,並形成對珠江口西岸城市(如中山、珠海、江門)的輻射作用。2023年全球機場吞吐量排名中,雖然香港以433.2萬噸的貨郵吞吐量仍然保持全球首位。但值得關注的是,近年內地的跨境電商發展迅速。目前,深圳擁有的跨境電商賣家數佔全國一半,並吸引了菜鳥、雲途、希音等知名的跨境電商頭部物流企業、平台企業。深圳機場為跨境電商企業量身定製的全國首個航空跨境電商企業處理專區,實現機場空側和陸側之間包裹及貨物的快速轉運,讓華南地區更多的跨境電商貨物從深圳機場直飛,減少經香港的操作環節。
此外,深圳去年爭取到民航總局的許可,下發了《深圳機場跨境電商帶電及化妝品弱磁類貨物試點工作方案(2023年試行第一版)》,允許深圳機場運輸跨境電商帶電及化妝品弱磁類貨物。深圳及周邊城市作為跨境電商貨物的貨源地和集散地,過去因為跨境電商含鋰電池貨物的託運人或代理人無法提供與大宗普貨相同的鑒定報告,使得近七成跨境電商貨物通過香港機場轉運至全球,這其中也包括了安檢開箱檢查耗時較長的不含鋰元素的紐扣電池、乾電池以及其他非危險品貨物(如部分美妝產品、帶有磁性物質的消費品等)。隨着深圳及內地其他的機場逐步與國際接軌(不再將鑒定報告作為運輸檔),允許運輸跨境電商帶電及化妝品弱磁類貨物,相關企業為節省運輸成本,將來會減少轉運至香港機場出境。
深中通道開通會進一步便利生產性企業從深圳轉移到中山、珠海、江門等珠三角西岸成本較低的地區。可以預見,隨着生產企業的增加,貨運物流的需求隨之上升,必然會選擇就近的港口、機場以節省運輸費用。去年六月,江門高新區至深圳蛇口的航線正式開通,江門正式加入大灣區的「組合港」。大灣區「組合港」模式,已成功構建以深圳港、廣州南沙港為樞紐港、內河港口為餵給港的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通過樞紐港與餵給港兩地碼頭企業一體化運營,促進樞紐港國際航運資源和珠三角沿江港口腹地製造業貨源深度整合。隨着工廠及貨源地往珠江口西岸城市轉移,利用香港作為中轉的貨量可能會進一步下降。但同時,新的交通基建帶來新的產業流動及新的物流倉儲需求,亦會為香港相關業界帶來新的機遇。
從長遠看,提升香港在大灣區的樞紐地位對鞏固香港的國際貿易、空運、航運中心十分重要,特別是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航空樞紐的地位。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在機場設定特區允許粵車南下,加快機場城市建設,聯動珠海、澳門推動會展經濟。特區政府早前提出未來香港將形成「南金融、北創科」雙重心布局,但不能忽視香港機場在未來大灣區新的交通格局下的重要性。香港應充分利用國際航空樞紐、航天城計劃、香港亞洲博覽館,吸引更多的國際國內商務人士來港,應加快T2航站樓的建設進度。採取更加便利的措施方便內地人士經港珠澳大橋入境香港,考慮在特定區域允許粵車南下,以航天城為發展契機,吸引南下消費。
在會展業方面,灣仔會展中心目前已經飽和,機場的亞洲博覽館二期正在建設,未來應該爭取與珠海、澳門合作,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把三地的資源互補。建議爭取把珠海舉辦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延伸至香港亞洲博覽館,該博覽會躋身於世界五大航展之列,通過港珠澳大橋把每年數十萬的國內外觀眾吸引到香港,以帶動香港的旅遊和消費。
第二,結合太空─中高空─低空,培育發展低空產業。未來的低空經濟時代,將會改變傳統的商務出行、物流運輸方式,低空物流以其時效、成本、精準等優勢,可能會顛覆傳統的物流方式。香港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加強與周邊城市合作,構建跨境空中物流運輸網絡十分必要。
香港要穩固國際航空樞紐的優勢地位,發展低空經濟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承接國家大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東風,加強與周邊城市通用機場的合作,開闢新的低空物流路線、商務航線,努力爭當大灣區低空經濟的樞紐,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未來香港可考慮結合發展低軌衛星製造——國際航空樞紐——低空經濟,培育發展航天航空低空產業集群。特區政府需要有制定一份長遠的產業發展規劃,一方面是與深圳合作發展北部都會區,但同時要緊密與澳門、珠海、中山等珠江西岸城市群合作,布局航天航空低空產業集群。
研究機場接入內地高鐵網
第三,考慮在香港機場布局城際或高鐵站點連接深圳及周邊城市,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在接入內地的高鐵網絡方面,目前香港只有西九龍高鐵站,局限了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銜接,而周邊的城市如深圳、廣州、珠海,每個城市都有多個高鐵站點。香港未來可考慮與深圳合作,一方面是加快推進香港機場與深港西部通道連接。同時,要研究未來怎樣連接入內地的高鐵、城際網絡,對於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發展航天城計劃,以及帶旺亞洲博覽館都具有重要的策略性意義。
作者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員、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