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日常/為什麼要工作\米 哈
大家都聽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句話,但不一定知道這句話來自先秦時期的一首詩,名叫《擊壤歌》。
什麼是擊壤?它是一種古時的投擲遊戲,玩家將一塊木板放在遠處,然後用另一塊木板扔過去打它,擊中者為勝。《擊壤歌》則講述堯帝時期,有老人在路邊玩擊壤,旁人見他有閒情玩樂,讚嘆天下和平實乃堯帝行德政之果,但老人聽了不以為然,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老人的意思是,他每天早出晚歸辛勞工作,自己鑿井才有水喝,自己耕種才可以飽腹,一切日常自給自足,付出了一天的勞動才換來空暇玩樂,實在不明白這跟堯帝有什麼關係。
因為這個典故,後人以「擊壤」比作太平盛世,而唱《擊壤歌》的老人,也被視為蒙受堯帝恩澤而不自知的純樸又無知的百姓。老人的無知,在於他不知道之所以可以自給自足,源於堯帝行德政以至天下太平,同時,他也無知於不理解自己工作的目的。
老人的勞動實踐與想法,跟現代都市人沒有兩樣。老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辛勞,為的是溫飽,而勉強說他要追求之目的,也就是換來閒情。這樣的想法沒有錯,只是以「辛勞換閒情」的矛盾本質,太容易叫人迷失於勞動。
在此,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提醒。亞里士多德認為,工作是追求幸福的一種運動,也就是將自己的「潛在」(dynamis)轉化成「現實」(energeia)的過程,而這樣的轉化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做「更善的選擇」。
老人自給自足的勞動,或許有善於自己,但若然他能夠明白工作的本質,以工作來創造更多的善,正如堯帝的工作,就是創造了一個善的世界,讓百姓好好生活,那麼,工作就不只是勞動。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在迷失於無休止的忙碌,不妨想一想:你的工作,有善於誰?你的工作,又可以怎樣讓你做出「更善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