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同心同德 為良政善治作貢獻\梅若林

  自特區完善選舉制度、「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後,行政立法關係較以往得到極大改善,立法會議政效率得到極大提高,這都是市民有目共睹的事實。但最近卻有議員突然「懷緬過去」,稱以往的議會模式「好玩好多」,又形容現時議會「太多一致聲音」云云。即使這番說話未必出於惡意,但實際效果卻易造成誤解甚至內部分化,對香港發展有害無利。現時正是香港踏入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更需要特區政府以至立法會議員團結一致拚經濟、謀發展。

  據報道,有議員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形容現在的立法會太多一致聲音,稱議員無人再提出挑戰、無人敢問規程問題、無人敢質疑、挑戰主席云云。

  事實是否如此?當然不是。遠的不說,最近如政府預計在8月實施的垃圾收費計劃,就不見得90名議員全部贊成。由政府提出垃圾收費開始,到「先行先試」階段出現的各種問題,不少議員都認為計劃應該再度延期或索性擱置。對於明顯有問題的政策,議員們仍然承擔起作為代議士的責任,明確提出批評和反對意見,有時甚至是火花四濺,絕非只是一味讚好。

  勿曲解特首的合理質疑

  即使是今年3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在法案委員會進行審議時,各委員也不是機械式地對政府的草案表示同意。合共近50個小時的馬拉松式會議、提出近2000條問題,足以證明議員並沒有選擇做「橡皮圖章」,而是由始至終秉持着應問則問、應改則改的態度。雖然議員們一致同意《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卻不代表整過立法過程完全沒有尖銳的提問和辯論交鋒。

  這位議員又稱現屆政府沒有像以往那樣容易接受批評。其舉出的例子是早前在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中,有議員曾向行政長官李家超批評政府對港人關心不足,質疑其「親無納稅的小紅書賬戶,遠離真正納稅的香港人」,被李家超反駁以挑撥矛盾的方式宣傳是迂腐且危險,令人聯想到黑暴的「軟對抗」和「反動力量」。

  其實光就字面上看,當時李家超並沒有禁止議員批評政府,大多只是對有人的用詞有所不滿,同時亦有就政府對香港市民關心不足的質疑作出回應和解釋。而且換個角度想,這不正是那位提意見的議員想看到的「對撞」嗎?難道只能由議會批評政府,不准雙方有來有往才是好做法?

  再者,這位議員又提到過去的立法會像「英國西敏寺式」多互動,「開心又新奇好玩,可以古靈精怪,問到很多資料」。其實,這位議員應該知道,以前那種所謂「新奇好玩」的議會文化,孕育出一堆「為反而反」、潑婦罵街式的粗鄙鬧劇,「英國西敏寺式」的議會文化,還衍生出「拉布」、肢體衝突等惡劣行徑。包括這位議員在內,不少人都親身經歷過以上種種,應該感受至深。

  不能用老眼光看新形勢

  完善選舉制度後,第七屆立法會也只是運作了兩年多,對於新制度、新風氣,新議員,仍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適應,需要時間建構新的議會文化。新一屆議會尚在「現在進行時」,這麼快便公開挑刺,甚至「緬懷過去」,有失公允,莫名其妙。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上月「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的致辭中,指出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就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大家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勢,不能用昨天的舊思維解決今天的新問題,需要團結一致向前看;更強調要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

  不管什麼人,對政府以至議會有意見都不奇怪,只要是為香港好、出於善意都應該聽,但如果不顧效果、不分場合、不理身份講一些不負責任的話,就不值得鼓勵。新時代下的香港從社會各行各業,到特區政府、立法會,都必須積極求變才能開闢發展新道路,要「說新話、幹新事」,就不能沉浸在過去。尤其現時外部勢力仍無所不用其極地試圖打擊香港,香港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團結,作為立法會議員,更應以身作則,為良政善治多作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