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聞港食/麵裹棗蒸糕\蕭欣浩
到澳門出席講座,嘗了不少美食。到澳門漁人碼頭,走入一家酒店中菜廳,試試中午點心。點了蝦餃、鹹水角、魚片腸粉,隨心吃點,水準不錯,另有一籠「棗茸蘋果包」,外皮塑成小蘋果狀,加點色彩,十分可愛。內餡是棗茸,微甜帶酸,吃着驚喜,值得一嘗。
棗茸常用於月餅,點心類最為人熟知的是紅棗糕,或升格為棗皇糕。磨棗製糕,早見明代,《遵生八箋》記載春季食事,有「杏酪棗糕」一條,文說:「寒食日,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煮作粥,以麵裹棗蒸食,謂之棗糕。」寒食日不生火,提早準備食物,穀物成漿,杏仁煮粥,麵粉包棗糕,或用棗乾,或用棗茸,是中式糕點的製法。清代《清稗類鈔》談到宴席的食物,就有一點心為「黑棗蒸雞蛋糕」,此處多添雞蛋,也算是中式棗糕的遺風。
《遵生八箋》再談,秋季也吃棗糕,同樣與時節相關,詳文如下:「二社重陽,以棗為糕,或加以栗以肉。又《夢華錄》曰:『重九,都人以粉麵為蒸糕相遺,上插剪彩小旗,糝飣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銀杏、松子之類。』」二社為春秋社祭,拜土地社稷。祭拜重於自用,棗糕用料可更豐富。「糕」「高」同音,重陽吃糕,喻登高意,糕插小旗,像插茱萸。茱萸帶香,避蟲消災,小旗取象徵意思。
製糕以外,棗多用處。清代《上方山誌》言:「採穿以線風乾者,曰『脆棗』,曬蒸糕或和粘米裹糉,北風也。南人多用糖。『黑棗』霜後落葉乃可採食。」脆棗風乾,現有烘烤一法,蒸糕裹糉,加糖製糕,現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