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香港不止煙火氣

  圖:香港大館早前舉辦「霓續」展覽,展示香港獨特而鮮明的視覺文化。
  圖:香港大館早前舉辦「霓續」展覽,展示香港獨特而鮮明的視覺文化。

  站在天橋上望過去,矗立太子道西近一個世紀的聖德肋撒堂匿藏於一片魚木樹花海裏,奶黃色的花球掛滿樹冠。旅人無不沉溺於這處春光,來自深圳的詩晴便是其一,與友人在樹下「打卡」,為捕捉到屬於香港的「限定浪漫」興奮不已。

  捕捉「城市限定」浪漫

  「其實香港不止有港風的招牌、充滿煙火氣的街巷,還有很多文藝角落。」這日,詩晴打算與友人趁「五一」假期來一場春天裏的城市文藝漫步,記者決定加入其中,一窺旅客眼中的香港底色。

  去往香港藝術館的路上,詩晴告訴記者,她曾數度來港旅行,「以前每次來必買一大堆藥妝、面膜,幫親友買各類膏藥和奶粉」。疫後,世界聯通恢復,改變也在悄然發生,四通八達的網購服務,令香港化妝品、奢侈品價格不再具吸引力,進口產品亦可送貨到門,這令詩晴來港購物的需求「一下子消失了大半」。

  詩晴需要的是輕鬆的旅行模式─邊走邊逛,品嘗當地美食,感受人文風情。「我很喜歡香港的老建築,充滿了歲月的味道。」詩晴覺得,走在路上,路過舊油麻地警署、廟街,再沿着彌敦道向着維多利亞港前進,彷彿走在了從前看過的那些港片裏。

  「就是這裏。」順着詩晴手指的方向望過去,是藝術館內以「生日」為主題的藝術裝置。366個紅色「生日信箱」堆疊起來,讓大家為素未謀面的彼此親手繪製生日卡片。這是她在一款時興的社交軟件上翻到的「打卡」攻略。

  「香港人文情懷濃厚」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根脈和靈魂,人文情懷濃厚一直是香港的特色,也是我喜歡香港的原因。」詩晴留意到,這幾年香港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猛,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香港通過策展手法、營運模式等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國際城市之風。「比如M+博物館,我印象最深的是憑當日票可以無限次入場,從這些細緻周到的安排就能看出一個城市對文化藝術的重視。」

  午餐選擇到中環久負盛名的九記牛腩,等待的隊伍延伸數十米至一側石梯,食客們操着日語、韓語、英語,來自五湖四海。排在記者前面的韓國女孩寶美與姐姐和父母同遊,她舉起手機將小店與巷仔、舊樓群、鄰街的大排檔一同框入照片中。

  「來自不同地區的旅客,對香港的認識不同,吸引他們的特色也會不同。」立法會議員、香港中國旅行社董事長姚柏良認為,早前旅發局邀請來自不同客源市場的KOL針對當地旅客喜好進行推廣,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引流作用。長遠來看,香港仍要掌握主動權,從迎合需求轉為創造需求。

  中新社記者韓星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