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籟敦煌樂團京津演繹「萬籟有聲」

  圖:音樂會演出現場。
  圖:音樂會演出現場。

  來自香港的音樂之聲乘風而行,在京津大地上演一場跨越古今、融會中西、聯繫文化的視聽盛宴。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帶來的「《敦煌與故宮對話:飛越文化二千年》──萬籟有聲:天籟·地籟·人籟音樂會」四月首登京津,日前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香港青年演奏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演繹令在座觀眾讚嘆不已。\大公報記者 馬靜(文、圖)

  音樂會主題「天籟·地籟·人籟」靈感源於莊子的《齊物論》,曲目包括《大唐禮讚》《供花手》《陽關三疊》《故宮》《青花十二月》《水鼓子》《長沙女引》《莫高精神》《謝謝你的時間》。這些曲目用音樂連接具有1600年歷史的敦煌洞窟和六百年風華的北京故宮,通過音樂、文物和藝術敘述千百年來「天、地、人」之間的關係。

  在「天籟」篇中,樂團以敦煌經變畫、壁畫和中國唐代古曲為素材和靈感,運用現代編曲手法進行潤色演繹,描繪出唐代宮廷和佛界的莊嚴和神聖;在「地籟」篇中,樂團以獨特的視角,用音樂演繹了故宮和大自然的四季變遷;在「人籟」篇中,樂團大膽運用西方巴洛克時期音樂的表現手法演繹敦煌古譜。

  均由年輕作曲家創作

  音樂會曲目均由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的兩位年輕駐團作曲家甘聖希和朱啟揚創作。他們用現代編曲手法重新演繹古曲,與中華傳統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其創作靈感來自敦煌洞窟內的各類經變圖與佛塑像,以及故宮各項文物、建築及其背後的精彩故事。部分樂曲內容取材自敦煌藏經洞發現的25首古譜,並由多件仿古樂器演奏。音樂會還採用動畫和視覺元素,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敦煌與故宮文化的魅力。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藝術總監暨駐團作曲甘聖希對記者表示,音樂在一百人心中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希望觀眾聽出不同的味道和意境。所謂「籟」就是投射、物我兩忘的專注和投入,這是樂團的初衷,也希望樂團的音樂帶給大家「萬籟有聲」的體驗。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創辦人暨榮譽團長紀文鳳表示,這是一場演繹千年民族文化的音樂會,揭開了絲路音樂的神秘面紗,將古譜古樂用現代的方式呈現給觀眾,更展現了香港與絲綢之路文化的中西交融。未來樂團將會繼續用音樂說好「天籟」敦煌、「地籟」故宮和「人籟」人的故事,延續敦煌與香港如此特別的緣分,並以傳承、守護及創新的精神,激發更多香港的年輕人加入到「文化守護者」的行列。

  香港青年演奏家的精彩表演獲得現場觀眾好評,北京市民肖先生帶着正在學琵琶的女兒一起觀看演出,他表示,沒想到香港青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領會如此之深,在演繹中還融入全新的現代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