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場活動報名說起
馬海寧 學研社成員
筆者手機裏的通訊程式有一個學習群,一天主辦單位發來活動訊息,名額60人,讓大家接龍報名,並設候補名單。於是群組陸續傳來報名訊息夾雜詢問,有人退出候補接上,訊息呈爆炸狀態。當我以為一切快要結束時,噩夢才剛開始!主辦單位要求參加者付款後上載入數紙,然後在人名後打剔,於是手機又被新一輪入數訊息與加剔轟炸,沒有如期付款則被取消資格,再來一輪候補確認和付款……整個過程為時兩星期,大概有500個訊息。在收款過程中,我驚訝地發現親身到銀行入數的人竟然佔了8成,用網上支付的人少之又少。
弱弱地問主辦單位:你知道十年前已經有谷歌表單等工具嗎?上述費時失事的報名安排,使用網上免費資源能輕鬆處理,甚至有平台提供一條龍報名、候補、付款、取消退款服務。
筆者明白,如果提出使用新報名方法,大概會被否決,原因不外乎是:過去都是這樣操作,為什麼要變?若提到平台要收費,更是耍手擰頭。筆者只知時間就是金錢,處理報名已經浪費時間,估計主辦單位會計對賬時,看着60筆相同銀碼的轉賬應該會頭痕。幸好主辦單位不是商業機構,否則如此操作難免成本大增。執笠店舖常以敵不過歲月洪流來形容自身處境,看似浪漫的說法背後有多少是因循守舊呢?低級懷舊當高階品味,有如入數紙上還有手寫人名,或是沒有魚肉的冷凍魚肉燒賣騎劫香港情懷,都讓人沮喪。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周表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說香港不能用舊思維解決新問題,也不能用昨天的舊眼光看今天的新形勢。筆者聽到時實在想拍手叫好。像前述的報名亂象,連一個小活動也搞得如此累贅,有如時光倒流15年,最慘的是眾人竟然樂此不疲,香港人,唔該係時候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