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4月「水龍捲」
香港天文台昨日發出黃色暴雨警告,多處錄得每小時超過50毫米的雨量,西貢一帶甚至出現「水龍捲」。氣象專家表示,過去數十年從未在4月錄得「水龍捲」報告,或預示極端天氣將不斷出現。
不獨是香港,廣東省續受強降雨影響,全省一日之內共發布70個暴雨預警信號、65個雷雨大風預警信號生效,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將廣東省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第三級,並警告北江可能出現百年一遇洪水。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昨日全市進入暴雨防禦狀態。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公布,去年是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一年,今年有可能更熱。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正在日益加劇。香港與其他城市一樣,正面對氣溫上升和更多極端天氣現象等問題。如何應對需引起更多的重視。
應對的方向總括而言有四個:強化預測警報能力、提升基建抵禦水平、完善應急救災制度、加強公眾宣傳教育。在吸收去年百年暴雨襲港的教訓後,特區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例如已完成為約350個香港重要公共基建設施應對極端天氣抗逆力的評估;渠務署正進行「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規劃研究」,料年內完成。這些工作是基礎工程,防患於未然,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今天,有必要加強此方面工作。尤其在提供風向、風速、氣溫及海平面氣壓預報,提供天氣預測圖,讓用戶了解未來天氣變化,以及強化極端天氣下整個城市的運行、應變和善後體系。人工智能不是漂亮的擺設,應發揮出實際效果。
把問題想得更難一些、把情況想得更複雜一些,總好過災難突如其來的無所適從。隨着香港極端天氣越來越多,政府還應考慮修改現行條例,確立相關法律框架,賦予有關方面靈活的權力,也讓市民清楚了解和配合政府的應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