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精緻農業的前途在大陸」 金門「鹿王」逐「鹿」大陸
「這些年在大陸,我感受到了這裏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機遇,這麼廣闊的天地讓我發揮,這是很興奮和刺激的事情。」在福建省廈門市從事養鹿產業的台農戴連春,這些年事業發展風生水起。去年九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促進台灣農漁業在閩發展列為重要議程,凸顯了農業合作在兩岸融合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意見》鼓勵台灣農漁民參與福建農村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用地、融資、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而掌握創新養鹿技術的戴連春,受惠大陸惠台政策,並在大陸營銷團隊的協助下,不僅連年收入翻番,公司還登上兩岸股權交易中心「台資板」。戴連春說,台灣精緻農業的前途在大陸。\大公報記者 蔣煌基報道
戴連春經營的「廈門鹿博士」農牧公司在廈門集美區後溪鎮的一處山谷中。初春的山谷,鳥兒鳴唱,草長鶯飛,空氣清甜,一頭小梅花鹿親昵地把頭探出籠子,靜靜地享受着戴連春的撫摸。「只有辣甜,沒有酸苦。」戴連春用這八個字總結自己在大陸創業經歷,「這也是祖國大陸給我們台灣農民的底氣。」
戴氏家族養鹿逾百年
在金門,戴連春被稱作「鹿王」,其家族已有超百年的梅花鹿養殖歷史,傳到他已是第五代。1996年,戴連春從台北返回金門,接手家族的養鹿事業。「我喜歡小動物,尤其是鹿,鹿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很吉祥,也很漂亮。」身材高大的戴連春聊起對小動物的喜愛,臉上泛起一絲的羞澀。但即便是金門「鹿王」,戴連春家養的梅花鹿最高峰也僅300頭左右。在台灣,養殖鹿的數量在2萬多頭,養殖戶有618戶;而大陸僅養殖的梅花鹿就有約120萬頭。這讓身為金門養鹿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戴連春一直嘗試拓展養鹿事業版圖。
站在金門海邊,看着對岸的廈門,戴連春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到大陸,站在廈門海邊回望金門。2000年,戴連春第一次經香港中轉至廈門。「太興奮了。」即便過去20多年,他對當時第一次踏上大陸的心情仍記憶猶新。2001年,廈金兩地「小三通」開啟,戴連春便頻繁往來兩岸。
隨着對大陸各方面深入了解,戴連春在廈門置業,並規劃將養鹿事業延伸至大陸。2015年,經過多方考察,戴連春最終將自己的休閒農業項目落地在廈門集美後溪。「這裏環境好,人們也很友善。」他說,特別是2016年項目剛建成就遭遇颱風,附近村民都來農場幫忙清理,讓他深受感動。
登陸廈門「台資版」擴充資本
根據大陸梅花鹿養殖行業的相關數據,一頭梅花鹿純利約1000元至3000元(人幣,下同),而戴連春養殖的每頭鹿純利能高達10萬元,這讓他頗為得意。「一碗陽春麵什麼都沒有,卻能傳承幾代人,靠的不是體量,而是品質和技藝。」由於掌握創新養殖核心技術,戴連春可以做到梅花鹿一年四季均有新鮮鹿茸採收,這成了他制勝法寶。2020年5月,國家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首次明確了33種家養畜禽種類。其中,梅花鹿、馬鹿、馴鹿被列為特種畜禽。這讓戴連春對在大陸發展養鹿事業更有信心。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很多行業都受到衝擊,但戴連春養鹿的業績不降反升,讓他喜出望外。他說,「疫情強化了公眾的健康和養生意識,我們迎來發展新機遇。」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發,戴連春的與梅花鹿相關的養生產品種類豐富。疫情期間,不少大陸消費者或直接聯繫戴連春,或親自跑到他的養殖基地購買產品,使他的業績連續翻番,他的公司也獲得資本的青睞,順利登陸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台資版」。
2021年,在廈門相關部門的支持協助下,戴連春在後溪鎮新徵得300多畝土地,有助於他建立更大規模的養鹿產業園。
兩岸農業融合創雙贏
「大陸農產業很注重資本操作跟市場運營,確實值得好好學習。」面對大陸的廣闊市場,戴連春也積極求新求變。安徽姑娘胡免是戴連春大陸養鹿事業的重要夥伴。「我爸爸是戴連春的鹿倌,從戴連春開始到大陸就跟着他養鹿。」2016年,從小體弱多病的胡免被父親帶到戴連春的基地休養,「幾個月下來,我的體質變好了,也看好養鹿事業,就跟着爸爸一起在基地幫忙。」後來,胡免的姐姐也南下加盟。
「酒香也怕巷子深。」戴連春說,大陸市場龐大,營銷模式與台灣完全不同。胡免姐妹發揮市場營銷的專長,與戴連春配合默契,強強聯手,拓展了養鹿事業版圖。
在戴連春看來,大陸方面很有誠意和善意,多年來出台的各種惠台政策都是真心在幫助台胞。「台灣高優精緻農業的遠景在大陸,兩岸農業融合,完全可以共創雙贏。」戴連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