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垃圾收費座談 居民紛反對8月推行
【大公報訊】記者李茵報道:垃圾收費影響全港千家萬戶,連月來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爭議,環境及生態局官員昨日「落區」,到天水圍出席垃圾收費座談會,居民紛紛大吐苦水,對「袋中袋」、指定袋易穿、廚餘機故障等問題怨聲載道,不認同於8月全面推行垃圾收費。官員說垃圾收費處於先行先試階段,當局聽到市民意見後會檢視下一步的部署。
質疑廚餘回收配套不足
大約200名市民包括元朗區居民、屋苑代表、物管公司代表、清潔公司代表等,昨日下午出席在天水圍社區會堂舉行的座談會,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出席。有天水圍居民對政府未做好廚餘回收配套,感到相當苦惱,「(房署)的廚餘機,三兩天便壞一次,根本應付不了。而且是選擇性收集廚餘,不准掉入大骨頭,如果我可以整煲湯渣都倒入內,『條氣都順啲』,但要我將骨頭挑出來,唉!」他說,香港人喜歡網購,快件附帶很多箱與膠袋,「你叫我怎樣處理?我最近聽說要把紙箱剪碎、用膠袋袋走,真的『好頭痕』。」
有居民擔心垃圾收費加重生活負擔,「我們生活在低下層的人,若實行垃圾收費,估計每月要花費一百幾十元。屋苑負擔估計幾十萬元,是否要增加管理費?而且屋苑沒有回收設施,政府的回收設施未完善,若強行推出(垃圾收費),我覺得有問題。」有居民質疑政府倉促,難以做好規劃。
有物管公司代表反映,屋苑以垃圾槽收集每層垃圾,垃圾放在指定袋內,從垃圾槽丟進地面垃圾站,九成九會穿,但法例要物管公司「包底」,初步計算每月要30萬至40萬元,他質疑,「變相要將成本轉嫁消費者」。
面對市民的質疑,黃淑嫻回應時有些口窒窒,「可否用一個大袋,直接丟垃圾、有個綠色大袋包底,或所謂『執手尾』?其實責任是在垃圾製造者,所以用大袋,不能免除個別人士用指定袋的責任。」
座談會由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聯同民建聯元朗支部、新社聯元朗地區委員會舉辦。劉國勳表示,先行先試已進行三星期,問題陸續浮現,近月的民意反映,社會對垃圾收費仍未準備好,若在8月推行,必引起混亂擾民。他建議政府,與其幾條戰線齊開,不如集中做好減廢回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