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淺有道

  香橙老師

  在美式快餐店聽到鄰座媽媽向女兒解釋什麼是「教授」,她嘗試把定義簡單化,讓女兒容易明白,說教授是老師的老師。舉例尚算得宜,小女孩開始明白教授在大學任教,還要做研究工作。突然一名中年阿叔跟那媽媽談起來,說教授也是老師教出來,沒有人天生就是教授。很對!任何學理都由淺入深,深淺之別不在字面,或是文章篇幅的長短,而在對學習材料的思考深度。

  表面膚淺的課題,亦能成為高階思維的訓練素材。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六個認知層次,分別是表層的認知、理解、應用,和高階的分析、評鑑、創造。思考過程決定學習的深度,就算教材用字深奧,如果學習只停留在背誦、記憶、在考卷中默寫,學習仍是處於低層次。學校有時都會收到意見,說英文教材程度太簡單,反映有人未明白深奧的教材不保證思維長進。

  一天乘搭巴士,有兩父子坐在上層車頭,尾站前車長誤以為所有乘客都已下車,就關掉車廂燈,把巴士直駛往巴士停車場。車場離總站不遠,不怎麼礙事,我們跟另外一名乘客在巴士車場下車。那名少年乘客大表不滿,大叫付款買來爛服務。兒子凝望着我,我回應:「得饒人處且饒人。」兒子問我句意,我們就由字面意思,一直談至道德層面。

  再談那位叔叔,他在餐廳內跟不同食客都談得上話題,談笑風生,深受店內街坊和店員歡迎,不知叔叔學過什麼溝通技巧。期間有小孩倒瀉可樂,有年輕店員不甘接受幫忙清理的突發工作,跟上司吵了起來,也不知該店員在成長中漏學了哪些人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