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門日語/遊戲與比賽\簡嘉明
英文「game」,既可指競賽,又可指遊戲,我覺得很妙。妙在所有比賽,不論參加者全力以赴還是志在參與,都可視之為遊戲。帶着遊戲心態參加比賽,無疑比較輕鬆,因為玩家的心理壓力及包袱,正常較認真參賽輕,得失也沒那麼重要,所以許多人會勸勉各類比賽參加者不要執意求勝,應享受過程,當是遊戲。
上述心態表面健康理智,值得推崇,但對在比賽中成長,也曾長期擔任比賽隊伍教練的筆者而言,那只是容易教人接受,可用來安慰與鼓勵落敗者的話,並非認真訓練和作賽應強調的道理,因為勝負的關鍵,除了實力、天時和地利,心理狀態也極為重要。賽前如沒有全力爭勝的決心,稍為鬆懈或刻意減輕壓力,準備功夫就很少會追求最高規格,也不需用最嚴謹的準則來評估練習表現。試問這樣又怎能令選手追求進步,甚至為不斷挑戰難度而奮鬥?比賽時也一樣,過度的壓力有損身心,但適量的壓力卻可化為動力,如踏引擎,助選手爆發潛能,達至巔峰狀態,爭取最佳成績。
能夠平衡情緒和心理,懂得將壓力轉化,殊不簡單,也是比賽中高手間的無形較量。消閒娛樂性質的賽事當然可視為遊戲,所謂比試也純屬友誼切磋,最後不分勝負,高呼打和也行。然而有些比賽是不能當遊戲看待的,如身負代表團隊、組織和國家責任的選手,由於表現與勝負不是單為了自己,更涉及他人的榮辱,所以不容掉以輕心,還要讓身體每個細胞都有爭勝的拚勁,才算無負機會與尊重場合。正如奧運會的選手,應有為國爭光的決心;戰場上的雙方,勝負涉及人命傷亡與民族興衰,也不可能視為遊戲的餘地。若經不起考驗、受不了壓力,還是將「game」視作遊戲好了,不要花時間、金錢和精神參加比賽。倘若重視與珍惜選手身份,就算明知不會勝出,仍竭力與自己比拼,力求進步,才是參加比賽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