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才最頭痕 內地餐飲攻港
有品牌樓面開支月花80萬 薪酬缺賞罰前線欠動力
香港飲食業推陳出新,隨着內地多元化的餐飲體驗及服務漸受香港市民歡迎,接連有內地餐飲品牌欲進軍香港市場。粗略估計,去年至今最少20個內地餐飲品牌已經或即將首次進駐香港,冀透過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衝向世界。有為內地品牌作「盲公竹」的飲食業人士向本報表示,只要服務追得上現今港人的需求,香港餐飲業仍大有可為,惟最大挑戰是本地人手質與量參差,而且薪酬偏高,縱然特區政府早前放寬讓餐飲業輸入勞工,但審批緩慢,至今僅近一成申請獲批(見另稿)。
專題組
香港作為旅遊城市,美食是旅客最期待的旅遊體驗,餐飲業本身有一定需求量及客源,香港也是內地品牌走向世界的跳板,故疫後復常吸引大批內地餐飲品牌,趁香港租金未完全反彈,陸續進駐香港市場。根據商標註冊處的資料,過去一年,至少有40間內地餐飲企業來港申請或已完成註冊商標,當中最少20個品牌已進駐香港,包括內地平價手搖飲品蜜雪冰城、探魚、和府撈麵等。
潮薈軒董事總經理黃重勤早前獲內地餐飲品牌邀請,作為開拓香港市場的顧問,他拒絕透露該內地品牌名稱,只透露:「對方想在香港開設首間旗艦店,打算請40名前線員工。」籌備在港大展拳腳之際,卻發現人手是香港最大「硬傷」,黃重勤表示,疫情期間香港飲食業流失不少人才,部分食肆目前聘用的中高層「未夠班」,影響服務及食品質素,「夠班」的人才身價自然更水漲船高,「部分做開食肆經理的,一來就叫價3萬元起跳,有些富有會所餐飲經驗的,叫價更達4萬元以上。」
黃重勤透露,該內地品牌原本預算40萬港元聘用所有樓面人員,但了解到香港行情後,決定要加碼,單是樓面人員人工開支便佔80萬元。至於,靈魂人物——大廚,香港實在無法物色合適人才,「經歷疫情後,有經驗的大廚不是去了內地或澳門發展,就是轉到人工較高的建造業,加上沒有新人入行,廚藝了得的名廚買少見少,當中以做法講究的粵菜最明顯,食肆老闆招聘不到大將坐鎮。」故該內地品牌只好從內地重金禮聘約15位名廚來港,連同出品部的大廚開支,每月工資花費不菲。
內地激勵士氣 花紅多勞多得
黃重勤解釋,內地餐飲業的薪酬結構有別於香港,內地更重視獎勵制度,大多以不同方式的獎金激勵士氣,如營業額超過某個金額後,不同職級的員工會獲得分成。故員工底薪不高,例如經理的工資普遍約1.5萬元,另加花紅及獎勵,多勞多得。但香港不管員工表現好壞、業績多少,工資是固定,令食肆老闆倍感壓力。他分析,香港餐飲業薪酬結構較少賞罰制度,以致前線抱住「少做少錯,唔做唔錯」的心態,不會刻意花心思討好客人。
輸外勞住宿成本不菲
從境外輸入勞工,是業界期待已久的甘露,但黃重勤透露成本同樣不菲,「因為僱主需要包食宿,香港地最難是搵住宿,租個劏房都要幾千蚊,所以只有大型連鎖餐飲集團先請得起外勞,一般中小企食肆係好難請人。」他建議政府可研究為飲食界老闆提供較便宜的外勞住宿安排,減低營運成本。
本港食肆服務質素被指大倒退,從事飲食業三十多年的「名人館」店長林苡庭慨嘆在缺乏新人入行下,有心服務的員工買少見少。林苡庭分享待客之道:「要時刻保持笑容,客人見到你笑瞇瞇,就算明明想開口罵人都會鬧少幾句!」
另外,投資推廣署近來引入多個內地餐飲品牌,其中內地串燒連鎖店木屋燒烤上周在該署協助下,在旺角首間燒烤店正式開業,並計劃下月在西環開設第二間燒烤店。木屋燒烤的香港市場負責人陳慧君表示,在港開店有助吸引更多香港顧客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她讚揚香港擁有簡單透明的稅制和低稅率,營商環境優越,且充滿活力,能吸引到世界各地人才,是木屋燒烤走向國際的第一步,也是公司實現「千城萬店」願景的重要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