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思考角度 挖掘「選擇」背後意義

  圖:今屆DSE中文科考試完結,《大公報》請來資深老師為大家分析試題。
  圖:今屆DSE中文科考試完結,《大公報》請來資深老師為大家分析試題。

  第二題

  人生總有大大小小的選擇,無論選擇的結果如何,只要選擇時問心無愧,便已足夠。

  試以「無愧的選擇」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無愧,即沒有愧對於人。「我」的選擇是沒有什麼可以慚愧的。問心無愧,隱含着別人的看法─別人認為「我」是有愧於他的。因此,題目本身已經包括了兩種不同的觀點─自己認為問心無愧,而別人並不認同。而結果是:「我」認為這是問心無愧的選擇。

  「無論選擇的結果如何,只要選擇時問心無愧,便已足夠」。這樣的句意邏輯看似合乎人情,但當考生不急着下筆,選擇沉澱細想(這是考生普遍處理得粗糙的部分),便會問:真的嗎?例如「問心無愧」的對象是自我,但假如「無論什麼結果」所影響到的是他人,題目的「問心無愧」,或會否衍生出更深遠的意義!照應本屆閱讀理解白話文篇章李娟的《繁盛》,當人類看見那原來清澈的河道乾涸,還能「問心無愧」麼?命題暗存「自我─他者」的兩個思考角度。因此,考生在下筆之前,宜多從不同思考對象進行立意,如此方能提升深度,配合適切的素材,便更能呈現出深刻的主題。

  本題不設特定文類或素材,寫作空間寬廣。雖然題目並沒有要求考生就題幹內容進行聯想,但倘若考生細看,仍能從中挖掘出立意來。選擇「總有大小」,人生即選擇,選擇即人生,選擇能折射價值態度,亦能呈現生命意義,人各有志,各適其性,自會對選擇有不一樣的判斷與取捨。